《讀書知味》
■石燾
語文教育家錢夢龍說:“語文課要實實在在地教會學生讀書。”何謂“教會”? 我以為就是幫助學生獲得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
作家肖復興的《讀書知味》,專為中小學語文教師和中小學生量身定制。該書結合四十余篇經典文章系統講述了讀書方法,為語文教師真正“教會”閱讀,為學生真正“學會”閱讀,開啟了一扇新鮮而敞亮的門。
肖復興在書中介紹了對比法:“將兩篇或幾篇寫法或內容相似的文章拿來,對照著讀。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讀書方法。”他把契訶夫的《新娘》和沈從文的《菜園》進行比較閱讀,發現兩文有三點相同之處:第一,主人公都因上學而告別家鄉,告別舊生活,走向新生活;第二,都為故事的發生安排了重要節點;第三,背景的寫法大同小異。他指出兩文不同之處:第一,小說主旨不一樣;第二,極力烘托的背景不同。通過這樣細致的對比閱讀,就會發現文章中有規律性的內容,也會發現在相同之中各自的獨特之處。用此方法教學生讀課文讀課外書,肯定會有進步且可收獲閱讀的樂趣。
書中還介紹了許多閱讀方法:讀書需要聯想,就是讓我們看到文字背后或之外的東西;讀書需要想象,僅靠聯想還不夠,要讓自己的想象把白紙黑字激活;讀書需要思想,既指讀書時要有自己的思想,也指所選擇的書也應具備思想性;讀書需要帶著問號,才能在閱讀過程中讀出文章蘊含的深層主題,不要忙著看結局,要不斷給自己提問題,設置問號,下面作者會怎么寫……這些讀書方法并非大而化之地泛泛而談,而是結合魯迅的《風箏》和《五猖會》、契訶夫的《萬卡》、季羨林的《夾竹桃》等文本,皰丁解牛般進行生動而細致的剖析,從而使教學有了抓手和依托,便于操作。
肖復興所選文本多來自中小學語文課本,這是很多像我一樣的教師尤感興趣的。
孫犁的《荷花淀》,以往閱讀多從水生嫂子的性格、形象和水生參軍她與姐妹尋找各自丈夫時的言行出發來分析小說。肖復興則針對小說中出現的葦眉子、菱角等,別開新意地講解出這些微不足道的物件不僅為小說烘托情境、營造氛圍,襯托心情、塑造人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讓小說有了別致而細膩的韻味。
《讀書知味》還介紹了肖復興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許多閱讀方法。正如肖復興書中所言:“我們在閱讀時需要不斷總結,不斷摸索,找到適合自己讀書的新方法。就如麥收時使用的鐮刀,最順手的才是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的用著才順手。”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