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職業能力測評”這事,筆者就在“度娘”上輪番搜索,不同的輸入詞卻能搜出幾個不同的測評網站,包括中國國家人才測評網、中國人才測評網、職業能力測評中心……
據媒體報道,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的服務平臺越來越精準化,能通過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測評,為用人單位提供職位建模,然后精準智能匹配。
“精準”“智能”“匹配”,最后落腳的3個詞語感覺很高大上,能不能或者如何做到呢?
“職業能力測評”決定了未來的一段時間,一個人1/3的人生在哪里度過、從事什么。它的重要性和性格測試、星座測試完全不在一個層級,那它應該有哪些問題、如何設計、包含哪些組件呢?
筆者注冊了其中的一個測評網站,進行大學生能力測試,測試分為“綜合素質”“崗位管理知識”“崗位勝任能力”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分為基本和專業兩部分,共236題,需在150分鐘內完成。題目包括:您認為你的優點比缺點多嗎、您每天照鏡子超過3次嗎等問題,還有一些圖形選擇題。
而一篇題為《歡迎使用國家人社部精準就業服務平臺》的文章中介紹,另一種職業能力測評只需完成35道題目,短短5分鐘即可獲得一份專業、可信的職業能力測評報告,全方位了解自身職業能力傾向。相關工作已在進行中,據統計,該服務已測評近50萬人。
這樣測試能夠做到“精準智能匹配”較難令人信服。然而,從相關的事件中可以探得它存在的部分原因,為治理資格證獲取領域的亂象,2012年以來,434個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被取消,大規模的取消使得判斷一個畢業生是否擁有職業能力的“標尺”出現了缺席,這樣的“真空”急需一個“補空”的評判標尺。
“標尺”的尺度界定過程卻無法公開。如果它確實使用人工智能的深度算法,那是它固有的“黑箱”特性,但至少還需要調查進行測試后的就業者是否與獲得職業“匹配精準”,以驗證和修正系統,但如果只是一個概念炒作,其功能就另當別論了。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