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鄭州把強化科技創新作為發揮好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首要支撐,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調整,著力完善創新體系、集聚創新資源、吸引創新人才、弘揚創新文化,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以科技創新帶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工作舉措全方位創新,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創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p>
(相關資料圖)
——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 安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河南將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置于“十大戰略”之首。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的鄭州,篤定選擇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華山一條路”。
如今,鄭州在實施“第一戰略”中最閃耀之處,莫過于中原科技城所在的鄭東新區,那里一座創新的“高峰”正在筑起!
河南省醫學科學院科技展廳內雙螺旋標志。
貫通“天地橋” 驅動“三合一”
走入河南省科學院展廳,引人注目的是,河南省八大優勢產業及龍頭企業、標志性創新產品,整齊陳列?!斑@不是簡單的展示,而是要與科研形成有效對接,成立相應的研究所,引領產業升級?!笔】茖W院有關負責人說。
缺少一流大學和一流科研院所,創新發展如何破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河南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打造河南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的主平臺和主陣地?!编嵵菔邢嚓P負責人說。
高標準謀劃,高起點推動。鄭東新區作為全省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建設一座全新的中原科技城,覆蓋面積260平方公里。在這里,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專注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中原科技城提供空間載體和公共服務;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搭建“橋梁”,連接研與產,形成貫通“天地橋”、驅動“三合一”的發展局面。
以省科學院重建重振為牽引,“三合一”融合發展成效可圈可點:
來自省科技廳的數據顯示:省科學院圍繞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群,高起點高規格謀劃建設了黃河、墨子、黃淮等省實驗室,備案注冊了量子材料與物理、激光制造、生物醫學、智慧創制、半導體、新型顯示技術、空天信息、材料基因工程、光資源與環境科學等研究院所,研究領域基本達到了28個產業鏈全覆蓋;建立以首席科學家、首席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為核心的科技創新組織管理制度,共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9人;與宇通集團、中航光電、超聚變等重點企業聯合建設10家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合作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30余項。
另外,構建了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集聚了長江量子等一批高能級創新項目和一批高層次人才,全力推動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蘭考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在設立人才科創基地、共享金融資源、共建“飛地”經濟等方面實現深度合作,著力構建“研發在鄭州、孵化在周邊、轉化在全省”的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格局;引進設立了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高能級研發機構,以及華為、浪潮、??低暤阮^部企業研發中心,形成科研院所集聚之勢。
打造“科學城” 高地起“高峰”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基因”,錨定發展目標,加快發展速度,中原科技城正在成為一片科創元素集聚的熱土。
搭建高能創新平臺。全省在建15個省級實驗室(含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已有嵩山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龍子湖新能源實驗室、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等8個布局落地于中原科技城。同時集聚中科院、北大、復旦等知名院所創新平臺25個,培育阿帕斯技術中心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543家,其中省級以上平臺329家,推動百度智慧云人工智能中原基地、??低曕嵵菘萍紙@、阿里云中原研發交付中心等頭部企業研發中心加速布局。
壯大科技企業隊伍。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上半年,鄭東新區新增備案科技型企業150余家。超聚變數字公司實現東區乃至全省“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中衍鄭州工程設計研究院、云帆電子、博大濃縮、阿帕斯數云4家企業被省科技廳評為瞪羚企業。
重點項目建設提速。推動嵩山實驗室正式入駐智慧島辦公,哈工大鄭州研究院一期建成投用、二期開工建設?;浧职咨晨萍紙@實現拿地即開工,馬歇爾國際消化病醫學研究中心、3DXRAM新型儲存器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中原科技城“四梁八柱”項目主體全部封頂,總投資120億元的鯤鵬軟件小鎮一期全面建成。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已然成為培育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的“強磁場”。
依托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鄭州商標審查協作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和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打造科技成果轉化“三中心、一市場”,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專利、商標等科創要素保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2022年,智慧島注冊企業新增872家,同比增長49%。
為引導全省基金投資機構入駐,鄭東新區成立50億元中原科技城產業引導基金,已累計引進深圳前海股權投資基金等一批國際知名基金機構,基金管理規模逾1400億元。目前,智慧島已集聚私募基金類企業247家,在1平方公里區域內集聚了全省四成私募基金管理人,行業集中度顯著,基金集聚態勢強勁。
同時,整合平臺資源,依托省科學院、嵩山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大豫機器人專業化眾創空間等眾創空間(孵化器),建立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和企業上市培育體系,目前,島內集聚科研機構13家、頭部企業17家;注冊企業6800余家,進駐企業1300余家,建立了中原龍子湖“云創匯”線上雙創孵化空間,形成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
縱觀中原科技城,科創浪潮“乘風起舞”。一座集科研、轉化、產業于一體的“科學城”,正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河南產業轉型方向,以勇攀高峰的志氣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為現代化河南建設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積蓄新優勢。
聲音
提升創新能力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開啟新的創新周期。
近年來,鄭州市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以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為首的“十大戰略”,發揮其在全省中高端科教資源最為豐富的優勢,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堅決扛牢經濟大市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勇挑大梁的重任。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鄭州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高起點規劃總面積260平方公里的中原科技城,加快重建重振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全力支持省實驗室建設,加大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鄭州研究院建設推進力度,以高水平研發機構帶動優秀人才、科創要素聚集,不斷提升鄭州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創新驅動發展正成為鄭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截至2022年年底,鄭州市擁有“四上”企業13045家、中小企業24.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100家,“三高”企業3227家,專精特新企業2568家,科技型企業累計1180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47.2億元(占全省比重54.2%),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過65%,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6%(提升幅度位居全國城市前列),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9%、11.1%。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中,鄭州市要主動對標先進城市、學習先進經驗,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建設為重點,打造高水平創新主平臺;以青年人才創業行動為牽引,集聚充滿活力的創新生力軍;以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為突破,培育高水平的創新主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通“政產學研金服用”,厚植高水平創新生態,讓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成為鄭州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創新高地
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
中原科技城
河南省科學院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
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
河南省醫學科學院
中原醫學科學城
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檢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數學工程與先進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型釬焊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嵩山實驗室
神農種業實驗室
黃河實驗室
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
龍子湖新能源實驗室
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
墨子實驗室
黃淮實驗室
中州實驗室
河南省柔性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
點睛之筆
微芯片上建起“實驗室”
是否有一種簡便易用的“神器”,既具有日常傳統復雜實驗室檢驗液體的功能,又能實現快速、批量、準確、低成本的檢測?
初秋時節,走進位于中原科技城的北京理工大學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一款功能強大的小型生物流體實驗平臺著實讓人驚嘆不已。
很難想象數厘米見方的微流控芯片上竟然集成了整個實驗室的功能,再配合一個“小匣子”便能完成此前只有在實驗室才能完成的工作。
“這種新興技術方式也被稱為‘桌面型實驗室’。”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領軍工程師郭要軍拿起一塊芯片,放在微流控平臺上,一個完整的生物流體實驗室就已經搭建完成了。
2021年落地鄭州后,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聚焦醫工融合、機動智能無人系統兩大方向,成功引進張帥龍教授團隊,帶來了世界前沿的數字微流控技術。
當前,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的數字微流控系統開發,意在將整個實驗室的功能集成在一顆微芯片上,實現對微液滴的離散化自動操作、控制和檢測。
據郭要軍介紹,在微型芯片上的液滴可以作為載體,承載各種化學生物反應試劑、細胞、蛋白質、DNA和RNA等,使其可以被移動、分樣、融合和控溫,繼而能夠自動完成各種相關的測試反應。
在數字微流控技術的賦能下,一塊看似普通的小芯片便有了“大神通”。
就技術應用場景而言,數字微流控系統可應用在體外診斷(IVD)、食品安全、環境污染檢測等諸多領域,其便攜性可實現現場即時采樣分析,快速測得結果。
“數字微流控系統項目團隊已經實現了國際領先技術性能,建成了全自主研發且多場景應用的技術平臺。”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潘浩儒介紹,目前項目已經完成了數字微流控芯片及商業樣機的開發,同時針對典型應用實現了配套試劑的研制。
目前,這款生物流體實驗平臺已經在清華、北航、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里應用;與河南省檢驗檢測研究院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已在食品檢測上推廣應用。
“我們要做的就是國產化替代,通過科研成果和相關技術落地轉化,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發展?!迸撕迫褰榻B,依托北京理工大學院所支持,該研究院在中原科技城還落地了醫用內窺鏡、智能網聯車輛、無人飛行器、消防偵檢特種機器人等產業化項目。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