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平臺展示的店面寬敞明亮、招牌時尚大氣;可實地一看,就是個簡陋的外賣窗口,連店名與線上展示的都不一樣……最近,外賣平臺上的“幽靈餐廳”再度引發熱議。(據7月7日《北京日報》)
網絡平臺上多個商家使用同一處地址的情況屢見不鮮。“幽靈外賣”產出地實際上并非真實的餐飲場所,而是其他商鋪如生鮮超市等。據媒體報道,一些知名品牌也卷入其中,它們的標識被貼在外賣廚房外,部分商家試圖以連鎖的名義進行宣傳。虛假的堂食場地照片和到店評價更增添了這種欺騙手法的隱蔽性。
導致“幽靈外賣”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入駐平臺門檻相對較低,一些不良商家輕而易舉獲得準入許可,外賣平臺審核把關不嚴。其二,地址的隱蔽性增加了審查和管理難度。這對消費者的權益構成了威脅。
“影子店鋪”賣“幽靈外賣”,嚴重威脅“舌尖安全”,實質是一種消費欺詐,嚴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外賣行業為群眾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但無論如何,食品安全是底線也是紅線,不容逾越。
餐飲外賣平臺需落實監督責任,對入駐的店鋪進行嚴格審核把關,要采取更加有效手段核驗營業執照、門店照片等信息的真實性。要通過日常巡查,掌握平臺商家運營真實情況。
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入駐平臺商家檢查力度,比如確保平臺商家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信息真實有效等,同時,強化技術手段,使用更智能化的算法和更精細化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提升審核能力,識別和及時下線“幽靈外賣”。監管部門應加強新業態下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與網絡餐飲平臺的合作,加快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完善全鏈條可追溯機制。
消費者在選擇外賣服務時也要保持警覺,要增強安全意識和辨別能力,要主動行使監督權,就虛假宣傳、“幽靈外賣”等問題,積極向平臺和有關部門進行反饋和舉報。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一個安全、可靠的網絡餐飲環境。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