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翻滾,機器轟鳴。
5月31日10時許,新密市曲梁鎮草崗村一片麥田里,小麥收割機正麥浪中穿梭。所到之處,只留下一排排整齊的麥茬,秸稈就地粉碎還田,為后續農作物種植打下基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片麥子的主人馬建國正在地頭,“加上流轉的土地,我種了十幾畝地麥子,趁天晴趕緊收了”。
“這兩天天好,村民都盼趕緊收麥,合作社訂單爆滿,十幾臺收割機今天都分到各村民小組作業。”新密市建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建設告訴記者,合作社也種有100多畝麥子,但先把農戶的麥子收了,再收合作社的,“按現在的情況,一臺收割機一天能收五六十畝。后面收割速度會更快些。”
來回幾趟,收割機不停“吐故納新”,馬建國不時把冒尖的麥堆抹平,“麥子飽滿度不錯,水分含量高些,得趕緊回家晾著”。
馬建國家的這片麥子收完,收割機開進了隔壁馬華州家的麥地。馬華州和妻子已在地頭翹首以待:“年輕時收麥都是鐮刀,每回都累得不輕。現在用收割機又快又省力。”半個小時左右,兩畝多麥子收完了,馬華州和妻子收拾好東西開始往家趕。“麥子收完,終于可以放心了。”馬華州的妻子感慨!一路之隔,馬伍營的妻子和兒媳婦也在等待。“機收真是省力,麥子也是合作社負責運回家。下午還要給孩子開家長會,看進度應該不耽誤。”馬伍營的妻子說。
眼下,緊張忙碌的不僅僅是草崗村的農機合作社和村民。當日,鄭州共出動700余臺聯合收割機趁天搶收。
據來自鄭州市農委的信息,今年鄭州市小麥面積220.56萬畝,截至5月31日18時,已收獲小麥4.2439萬畝,其中機收4.1843萬畝,機收率達到98.6%。
為確保適時搶收、顆粒歸倉,鄭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放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證750張,繼續落實跨區作業車輛過橋過路免費通行政策,在全市設立28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點,免費為機手提供茶水、咨詢、簡單維修等服務;在中石化自營柴油站點、中石油加油站設立農機保供加油點,柴油價格優惠3%;各縣(市)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并利用“農機直通車”系統、省氣象服務中心應急短信平臺等渠道及時向機手發布氣象信息、小麥機收動態、機具供求信息、機收作業價格等;組織127家農機合作社發揮搶收主力軍作用,主動與鄉鎮和農戶對接服務,抓住晴好天氣開展搶收;成立40個應急作業服務隊,時刻做好抗災減災、幫扶救助、應急搶收服務。
“全市現有聯合收割機5000余臺,基本可以滿足需求。預計6月4日我市將迎來小麥收獲高峰。十天左右,全市麥收基本結束。”鄭州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段軍昌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武建玲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