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濟區大河路街道綠源社區,有這樣一群“牛姐”,她們左手寶寶右手夢,在社區搭建的創業手工坊這一舞臺上,不斷向前進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牛姐,這兩天我編了100條手鏈……”24日早上,寶媽王大姐送完孩子,便拿著編好的手鏈來到“牛姐創業手工坊”,核算清楚后,她又領了100條手鏈的材料。
王大姐的孩子今年3歲多,春季剛上幼兒園,白天少了孩子做伴,王大姐突然“無所適從”,刷刷手機、看看電視,心里空落落的,想找份工作重新融入社會,又怕影響接送孩子。
“之前參加社區‘巧手媽媽幫’社團學會了手工編織,3月份,社區孵化了‘牛姐創業手工坊’,我一早就報了名。”王大姐笑著說:“在這兒既能學手藝,又能賺錢貼補家用,最主要就在家門口,也不耽誤接送孩子。”
像王大姐一樣的寶媽,綠源社區“牛姐創業手工坊”里有50多個。
今年2月份,綠源社區網格員在走訪入戶過程中,了解到社區不少寶媽都有這樣的訴求:既想做點什么補貼家庭經濟收入,又想兼顧接送學生、照顧家庭。
結合社區寶媽這一群體的實際需要,綠源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等活動陣地,召集居民代表召開“居民議事會”群策群力,積極鏈接社會資源,挖掘有能之士,創立了“牛姐創業手工坊”。
據綠源社區黨支部書記邵蓓介紹,“牛姐創業手工坊”成員主要由轄區內心靈手巧的寶媽組成,現有成員50余人,年齡在35歲左右。“牛姐創業手工坊”的手工編織老師牛曉雯,是綠源社區的一名流動黨員,她熱愛手工編織,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公益活動,以線下教學、線上直播的方式傳授給寶媽手工編織技術,并將大家制作好的精品手鏈銷往義烏及其他地市,幫寶媽創收增收。
“簡單的手鏈三五分鐘就能編成,復雜點的得十來分鐘,編得多的時候,我一個月能賺1500多塊錢。”寶媽呂大姐笑著說:“零碎時間給孩子賺點營養費,買菜買肉,可比刷手機強多了。”
隨著寶媽圈口碑的發酵,手工坊的隊伍不斷擴大,不僅有本轄區的寶媽,還有附近村里的待業婦女,綠源社區“牛姐創業手工坊”連通了這條共富路,以社坊聯動的形式推動訂單共享、資源共濟,實現了社區和居民的“雙向奔赴”。
“寶媽有重回社會的決心,社區就有幫助她們找回自信的義務。現在我們正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帶動更多的寶媽參與進來,助人自助,社區的凝聚力更強了。”不斷壯大的“牛姐創業手工坊”為寶媽、社區帶來了一系列的新變化,對此邵蓓深有感觸。
有了“牛姐創業工坊”這一成功案例在前,綠源社區將持續堅持黨建引領,繼續緊盯“宜業興業星”創建目標,凝聚轄區各方資源力量,努力打造更多社區品牌,通過支持就業創業,著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推動“宜業興業星”創建工作走穩走實。
記者 楊麗萍 文/圖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