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2日,是我國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為了提升公眾的防范意識,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鄭州科技館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帶領孩子們在“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系列科普活動中學習應急知識、了解自然災害,掌握避災自救技能。
龍卷風是怎么形成的?閃電對于森林和建筑有何影響?如果發生地震,該如何自救?5月12日,鄭州科技館開設防災減災日科普專題系列活動。
在“龍卷風”專區,講解員通過展品渦旋詳細講解龍卷風形成的原因,和遇到龍卷風的避險常識;在魅力科學課堂,講解員通過生龍活現的講解,讓觀眾探究閃電的真正面目,了解在閃電來臨時我們如何正確保護自己;在另外一個小課堂,孩子們組成“營救小分隊”,模擬地震發生時,通過手中的營救比例圖計算出營救大熊貓的路線和距離,通過思考、共同討論,合理規劃出一套營救方案,從而了解面對地震該如何自救和救人;在4D影院,電影《災難警示錄》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災難的巨大破壞力,同時學習并掌握災難來臨時的自救知識。
除了在科技館有豐富的活動外,5月12日,鄭州科技館還把科普大篷車開到了鞏義、滎陽市的鄉村小學,進行防災減災知識宣講和開展精彩的科普活動。通過觀看科普教育片和科學實驗,向孩子們系統講述地震、火災、水災基本知識、科學避震、防火方法、逃生方法和自救互救常識,有效提升了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達到了普及安全知識、提高了學生避險抗災能力、增強了師生安全防范意識的目的。
鄭州科技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希望通過科學性、互動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系列科普活動,為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科學知識和應急自救互救技能,充分發揮科普宣傳教育陣地職能,提升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共同構建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記者 李娜 通訊員 趙艷杰 文/圖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