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走進滎陽市高村鄉劉溝村,成片成林的石榴樹長得枝繁葉茂,翠綠的葉間隱隱約約已經冒出了點點橘紅色的石榴花,此刻王安石詩句中“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的情景躍然眼前。
“一方水土養一方水果”。劉溝村的河陰軟籽石榴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贏得業界肯定和市場青睞,自2007年以來先后獲得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以及全國農運會指定產品等榮譽。
“俺村的石榴純天然、無公害,不僅皮薄、粒紅、汁多,籽軟可以吃不用吐籽,關鍵是甜度比其他地區的石榴高。”村里的石榴種植大戶劉相義自豪地說道。
(相關資料圖)
豐收的村民們正在采摘石榴(資料圖片)
近年來,高村鄉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立足河陰石榴種植,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實現農民有效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打贏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場攻堅戰,曾經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的省級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河陰石榴主產村。
如今,劉溝村石榴種植面積已由當初的700余畝發展到了當前的5500余畝,年產石榴8250噸,年產值7000萬元,果農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不斷壯大,現有滎陽市豫陽林果苗木專業合作社、滎陽市富民林果苗木專業合作社、河南省滎陽市河陰石榴開發有限公司、滎陽市富農石榴專業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公司。
滎陽市富農石榴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賀嶺介紹,2015年他們的合作社成立以來,石榴樹種植面積達到60畝、苗圃10畝,年產值可達80萬元,銷售收入60萬元,帶動農戶35戶。
劉溝村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成立30余家石榴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輻射帶動周邊廣武、汜水等鄉鎮形成了長15公里,面積4萬畝的河陰石榴產業帶。
現在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種植石榴,既增加了收入,又學到了石榴栽培、管理技術。2022年,劉溝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50萬元以上。
“守著家不出去,人均年收入38000元,干啥會比這強?這些年,出去務工的、做生意的都回到村里了。”滎陽市富民林果苗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永生高興地說。
有了產量,銷路也需要不斷拓寬、延伸。2016年,劉溝村開始試水電商,大力培育農村電商實體及網絡直播等業態,在互聯互通基礎上做到河陰石榴產銷順暢銜接,一張訂單加一張快遞單,實現從“樹頭”到“舌尖”的直達,拓寬了從生產到銷售的渠道,使種植戶享受到家門口的便捷服務。如今,劉溝村擁有銷售網店30余家,河陰石榴網上銷售占比達60%。
今后,劉溝村將通過創新模式建基地、技術服務提效益、政策扶持促發展,積極示范推廣,大膽探索實踐,擴大種植規模、優化種植品種、提升種植質量、增加種植收入,形成一套完整的產品種植和“農業+旅游+電商”的生產模式,推動石榴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培育黃河岸邊萬畝石榴園,按照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的產業規劃,打破一家一戶‘小榴園’的種植習慣,不斷引進企業和種植大戶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拉長拓寬延伸產業鏈,助推邙山腳下、黃河岸邊石榴產業連成片、抱成團。”滎陽市高村鄉黨委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王婷 馬浩 文/圖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9
頭條 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