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商代先民是如何造字的?商代語言蘊含哪些獨特的漢語思維方式?4月22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劉源將做客河南博物院,帶來《字里中國——商代語言文字與現代漢語思維》主題講座。
本次講座是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博物院舉辦的2023年中原國學講壇“黃河文脈?民族根魂”系列講座之“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第八講(總第340講)。
文字是人類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四大文明古國里,只有中國的“漢字”傳承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鄭州商城小雙橋、洹北商城等遺址不斷發現的早期文字遺存揭示出中國漢字在此時發展成熟起來。研究表明,早在商王武丁時期,商代文字已具備了“六書”造字特征——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并奠定了漢語思維中的重要概念。如商代文字中表示方位的“上下”、“左中右”、“東南西北”,表示天氣的“風雨雷電”、“陰天晴天”,表示十進制數字的一至十和百千萬等。這些文字構造和使用的思維方式,習慣特點,與時俱進,沿用至今,是中華民族集體意識的重要根脈所在。
筆畫和部首反映出怎樣的造字思維?商代文字對現代漢語思維造成哪些影響?屆時,劉源將帶大家挖掘商代文字造字、用字、構詞與意義演變中呈現的獨特思維方式和認知理念,揭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感興趣的市民可通過“河南博物院”微信公眾號預約。
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
頭條 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