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獲悉,在開展全國石窟寺(石刻)專項調查期間,考古人員在西藏東部昌都市芒康縣境內發現3處11尊摩崖石刻造像,其中10尊造像具有典型吐蕃佛教造像風格,十分罕見。
據悉,由2021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芒康縣文化局及昌都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的調查小組發現的這3處摩崖石刻,分別命名為查果西溝B點摩崖石刻、崩隆達摩崖石刻、納日貢摩崖石刻。
其中通過造像特征的比較,在查果西溝B點的6尊造像中,除第6尊摩訶迦葉尊者外,均具有吐蕃佛教造像風格。結合有絕對年代的藏東其他吐蕃造像綜合比較,查果西溝B點除第6尊以外的其余5尊造像年代應在8世紀末,而崩隆達的3處造像和納日貢的2處造像年代應在9世紀初。
“這3處摩崖石刻地點的造像與藏東吐蕃摩崖造像有一定共同性,但也表現出自身的獨特性,它們當中既有疑似翻檐筒帽和并穿圓形大耳環等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還有釋迦牟尼佛、乘象普賢與騎獅文殊菩薩等較為罕見的內容題材。”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文博館員赤列次仁說,“它們的發現為進一步研究吐蕃佛教造像的空間分布、藝術傳承及思想傳播等提供了重要資料,也進一步推動了唐代漢藏文化交流和唐蕃古道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據悉,自中國國家文物局2020年啟動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以來,西藏自治區文物局組織專業力量,對西藏全區境內石窟寺(含摩崖造像)開展專項調查,共調查登記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77處,其中石窟寺65處,摩崖造像212處。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7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