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鄉村空心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扭轉。鄉村發展路在何方?記者今天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獲悉,中山大學哲學系、華南農村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吳重慶在對“隙地”“狹地”“邊地”的調查基礎上,對鄉村呈現的反空心化動向做出深刻分析,提出一條依靠鄉村內生力量,與城鎮化并行的鄉村發展之路,令人耳目一新。
據介紹,《超越空心化》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立足于“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研究小農戶為何被“去能”以及如何“賦能”,關注內發型發展及縣域城鄉流動;二是聚焦“同鄉同業”現象,剖析經濟活動與鄉土社會網絡如何互嵌以及鄉村空心化的反向運動;三是闡述鄉村空心化、階層分化背景下鄉村社會治理的本土化策略以及鄉村社會的生機。作者通過對“隙地”“狹地”“邊地”的調查,在具體的區域中尋找中國農村,探尋基于激發鄉村內生力量、與城鎮化并行的鄉村發展之路。既是對中國農村發展新跡象的揭示,也是對中國農村發展未來的期待。
吳重慶作為《開放時代》特約主編、民政部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專家、廣東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著有《儒道互補:中國人的心靈建構》《華南古村落:擱淺于時光長河的鄉土與人》《無主體熟人社會及社會重建》《孫村的路:后革命時代的人鬼神》等作品。
中山大學哲學系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教授徐俊忠認為,求解“超越空心化”是推進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振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無法回避的課題。該書清新的思想、真摯的情懷、深刻的見解、建設性的主張,彰顯出與“土教條”和“洋教條”不同的學術姿態。
“鄉村之嬗變,既激蕩壯闊,又往復細膩,豈一模型可蔽之?”華南師范大學“三農”與城鎮化研究所教授胡靖也認為,本書豐富的田野調查、歷史考據如高倍放大鏡,捕捉到“隙地”“狹地”“邊地”等的萌動與蛛絲馬跡,再細推物理辨析之,滿滿的鄉土地氣、中國元氣。作者文筆精湛溫婉,讀后意猶未盡。
鄭報全媒體記者?左麗慧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
頭條 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