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關鍵靠人才。我認為,在農村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培養振興鄉村發展的‘三農’工作隊伍迫在眉睫。只有培育更多扎根鄉村振興鄉村的‘新農人’,農業才能真正成為大有可為的事業。”全國人大代表、中牟縣官渡鎮孫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中嶺如是說。
新型職業農民是城鄉融合發展下的農村“精英”
孫中嶺說,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逐年加快,2022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2%。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進入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鎮經商或務工,農村出現務農勞動力銳減現象,致使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農村空心化、務農老齡化、要素非農化、農民兼業化、農業副業化、高成本、高風險、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的嚴峻形勢。
(資料圖)
今后農村“耕地誰來種”“畜禽怎么養”“農業靠誰興”已成為重大而緊迫的社會問題。
新型職業農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勞動者,而是城鄉融合發展下的農村“精英”。
傳統農民長期居住在農村,以單個家庭為生產單位,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農業生產以經驗為主、生產效率低為特征。而新型職業農民則是一種有思想、有理念、有抱負的職業化農民,擁有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能力,能夠應用現代理念經營規模農業、應用市場化手段發展農村產業,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曉政策、有組織、守法紀”的農業產業精英。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必要性體現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農民增收的根本之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是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亟待更“接地氣”
孫中嶺坦言,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并不樂觀。當前,在農民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中,主要由農業、教育、人社、財政、科技等部門按照上級部門培訓的要求,分部門、分層次制訂計劃,分別組織實施職業教育培訓,缺乏統一、高效的領導和組織協調。
由于政出多門,培訓費用分屬不同的部門,經費的使用、管理和監督尚未形成相應保障機制,諸多因素成為制約農民職業教育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障礙。
孫中嶺建議,應盡可能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培訓,避免政府的有效供給和農民的實際需求相脫節,具體的培訓內容要經過政府各部門和接受培訓對象進行充分的溝通,經過細致的農村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當地農民的實際需要后決定的。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良性互動前提下,擬定“以需定培”的培訓計劃和內容。
孫中嶺建議,要加大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投入。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投資力度,在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基地,讓農民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建立農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模式。動員涉農機構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與支持,通過搭建網絡課堂、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等“四大課堂”,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樣化的教育培訓需求。
鄭報全媒體記者 盧文軍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