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洛陽市文物局_工作動態】
【資料圖】
鎏金銅佛像
為迎接第4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近日,市考古研究院聯合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對該博物館“國運泱泱——隋唐大運河文化展”陳列的文物展品進一步擴容。
本次新增展品共計22件(套),包括唐三彩、銀器、銅鏡、鎏金銅佛像等,均為首次在洛陽展出。記者選取其中幾件文物,為您講述它們的故事。
●唐代官員的“身份證”——銅魚符
這是一枚銅制魚符,2008年出土于香山路的一座唐墓。它表面附著一層綠色銅銹,長4.9厘米,寬1.8厘米,頭部靠近魚嘴處有一個小小的圓形穿孔。魚符可分為兩半,一半為形象生動的魚身,刻有清晰的魚頭、魚鱗、背鰭、魚腹、魚尾;另一半為平面,從頭至尾刻有銘文“司馭少卿崔萬石”。
魚符是干什么用的呢?簡單來說,它是官員的“身份證”和“權力憑證”,官員可以憑它證明身份、調兵遣將。魚符始于隋代,沿用至唐代,在唐朝初年,佩戴魚符者必須為五品以上的官員。
這枚魚符上的“司馭少卿”就是其擁有者的官職,他的名字叫“崔萬石”。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曹琥介紹,這是一名掌管國家廄牧、車馬等相關事宜的官員,官階應該是從四品上。這個官階聽上去不算高,可比起唐代掌管舟楫、河渠的中央部門都水監的最高長官——正五品上的都水使者,還是要高兩級的。
唐代大部分魚符跟這枚“司馭少卿”銅魚符一樣,分為左右兩半,刻有官員的姓名、職位,中間有一個“同”字形榫卯可將魚符兩半相互契合。所以,此符又被稱為“合同”,我們現在簽約時所說的“合同”,即由此而來。
不過,武則天統治時期,為了消除李氏王朝的影響,廢除魚符而改用龜符。她還規定三品以上官員用來盛放龜符的袋子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所以,后世用“金龜婿”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唐代佛教興盛的產物——鎏金銅佛像
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的二樓展廳,6尊唐代鎏金銅佛像在燈光照射下引人注目。它們均出土于我市北郊一處唐代窖藏,雖然尺寸不大,但做工精美,堪稱同時代出土文物的精品。
6尊佛像造型各異,細細看來,菩薩容貌端莊,神態安詳,衣飾精致。曹琥介紹,唐代是我國佛教造像發展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唐代早期的造像,多采用鎏金銅制工藝,寓意“金身不壞”。
在佛像上方的紗幕上,觀眾可通過視頻了解唐代高僧義凈通過大運河和海上絲綢之路前往印度拜佛求經的故事。義凈歸來后,武則天親自率眾人到洛陽上東門外迎接,并賜予他“三藏”之號。
●絲綢之路的見證——抱筌蹄女侍俑
這是一件稀有的唐三彩俑,衣著華麗的女侍手中抱著一個既像腰鼓又像凳子的物件。它叫筌蹄,是一種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坐具,用竹和藤編制,外面包上織物。
根據出土文物和文獻,南北朝時,筌蹄已出現于佛教活動中。到了隋唐時期,它在貴族、士大夫中頗為流行。可以想見,在隋唐洛陽城繁華的南市上,西域胡商帶來的筌蹄,一定是當時引領家居時尚風潮的“搶手貨”。(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智慧 文/圖)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