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救助機制、逐步實現社會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確保年底前養老托老床位累計達6萬張、年底前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要達100所……今天,2023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召開,市民政局發布了去年民政工作“成績單”,并亮出今年我市民政工作的“小目標”。
2022年成績單:低保對象重點人群每人每月增發100元
【資料圖】
過去的2022年,全市民政全力保民生、兜底線、救急難、促穩定,各項工作有力推進、成效顯著。
政策體系逐步健全
印發了《鄭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明確提出對低保對象中的重點人群每人每月增發100元。進一步規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運行機制。
兜底保障有力有效
全省率先開展“寒冬送溫暖”系列活動,先后籌措發放9904.01萬元,保障困難群眾25.02萬人次,贈送衣被2.5萬件(條)、生活和防疫物資4500份、中藥湯劑3萬袋、蔬菜10萬余斤、口罩30萬只。
落實特殊困難群體保障政策。及時將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特困人員等6.31萬名困難群眾發放冬季取暖補貼1200余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1300余萬元,發放孤、老、殘、幼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補助資金8.92億元,保障困難群體35.05萬人。
充分發揮慈善救助的補充作用。通過舉辦“99公益日”、第七個“中華慈善日”和第15個“鄭州慈善日”大型活動,籌募善款4.5億元,惠及困難群體約百萬人次。
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圓滿完成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納入省級災后重建總體規劃的13個項目全部完成;積極謀劃養老服務項目。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縣級特困供養機構12個、家庭養老床位6050張、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1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19個,實現全市街道、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積極推進社工站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項目建設。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加快基層社工站建設,全市共建成168個,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全市共建成83個。
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基本養老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推進老年人信息入網161.7萬人,入網率100%,培訓養老管護人員8600余人次,新增養老服務技能人才4400余人,提前三個月完成既定任務。建立養老服務用房保障機制,社區養老用房移交民政部門65個。
婚俗改革持續開展。開展婚嫁“新事新辦好家庭”選樹活動,金水區婚俗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推進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滿足群眾在非戶籍地辦理結婚登記的需求。全市辦理婚姻登記8.85萬對,其中“跨省通辦”4766對。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
推動上線“一件事”“掌上辦”“免證辦”等高效政務服務新舉措,大力提高即辦事項的比例,實現“即來即辦”事項26項,占比40%,實現“三個工作日辦結”事項16項,占比25%。全年累計辦理進駐市政務服務大廳事項450余件,實現“零投訴、零錯誤、零超時”,群眾滿意率達100%。
2023年“小目標”:社會救助由“人找政策”轉向“政策找人”
不斷提高服務成效
強化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救助機制。推動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充分發動村級調查員、網格員等基層力量開展常態化排查走訪,及時對困難家庭進行救助,逐步實現社會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健全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聯合發改等部門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幫扶機制,階段性降低啟動條件,將啟動條件中的CPI由3.5%降低到3%,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將低保邊緣人口階段性新增納入,及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不因物價上漲受到影響。
完善殘疾人服務工作機制。優化殘疾人兩項補貼“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流程,提供越來越有溫度的服務。
加快提升服務水平
提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水平。持續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家庭養老床位改造,新建家庭養老床位2000張以上,確保年底前養老托老床位累計達6萬張。加大獎補扶持力度,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服務能力,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普惠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積極協調新建鄭州市養老服務中心遺留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驗收。推進有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變。
提升特殊困難群體保障水平。適度調整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著力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及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費。
足額匹配資金,統籌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和高齡津貼發放工作。按照省廳要求,積極設立市縣兩級“救急難”救助基金。
提升社會工作發展水平。推動基層社工站建設,年底前實現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培育發展民辦社工機構,做好社工實務培訓,全年開展社工培訓不低于20場,培訓社工人才不少于3000人次。
逐步推進基礎建設
推進基層政權建設。深化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工作。推進村(居)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建設,總結推廣村級議事協商試點經驗,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執行和獎懲機制,增強自治活力。完善村級綜合服務事項,確保村級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籌建全市養老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培養養老專家智庫隊伍,制定出臺養老服務領域地方標準規范。籌建全市養老事業發展中心,引導參與行業政策研究和監督管理。加快培育一批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行家能手,全年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培訓不少于5000人次。
推進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出臺兒童關愛保護典型案例分析評估政策文件,加強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業務培訓。積極推進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項目建設,實現兒童福利機構規范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管理,完成2個縣級福利機構向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轉型。推進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年底前達100所。
持續開展主題活動
及時開展“寒冬送溫暖”系列活動。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群眾心中,給困難群眾帶去生活上的幫助、情感上的溫暖,切實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真正做到知民意、暖民心、解民憂。
動員引導全市社工組織、志愿服務組織開展“護童行動”,全年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志愿活動不少于100場次,服務不少于3000人次,培訓兒童志愿者不少于500人次。引導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穩崗就業及社會突發事件中發揮生力軍優勢,組建“三百愛心志愿隊伍”,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開展流浪乞討專項救助活動。組織開展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流浪乞討救助行動。
繼續開展“慈善宣傳月”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研討交流”等形式,進一步擴大慈善救助影響面。
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加強數字民政體系建設。主動與市大數據局、大數據公司對接,加快推進智慧民政項目建設,打造民政各項業務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大平臺”,推動實現民政服務“一網辦”“掌上辦”。
加強民政法治化標準化建設。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務公開,提升行政復議與應訴能力建設。推進養老、兒童福利等重點領域標準制定,支持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團體參與標準化活動。
加強規劃項目實施和資金規范化管理。大力推進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市殯儀館遷建二期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2023年,全市民政部門將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梁”,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起高峰”,奮力開創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鄭報全媒體記者?魯燕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