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月28日,在眾多“噴友”“噴壺”的見證下,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噴空文化園在尚座中心舉行了火熱的開票儀式。作為噴空小劇場的“旗艦”版,該文化園融噴空劇場、河南方言館、中原曲藝展覽館、噴空民俗館、北宋茶肆、勾欄瓦舍等文化元素為一體,將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正式開始演出。
“噴空”這門富有中原幽默特點的藝術(shù)形式誕生十年來,火爆中原大地,粉絲們喊出了“南滑稽,北相聲,中原喜劇看噴空”的口號,被譽為“中原文化新名片”。
最新亮相的噴空劇場整體呈宋代國潮風(fēng)為特色,玲瓏精致的樓閣觀臺,清幽古典的木橋,每一間茶座用一種北宋說唱形式命名,每間看棚名字史書可查,走進噴空文化園大有沉浸穿越感覺。據(jù)噴空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陳紅旭介紹,他長期研究北宋的“勾欄瓦肆”,發(fā)現(xiàn)河南曾是全世界演藝業(yè)和夜生活的發(fā)源地,當(dāng)時勾欄瓦肆中的說唱、幽默節(jié)目最受歡迎,“根據(jù)古代小說、說唱收藏、研究專家趙俊杰研究,宋代勾欄瓦肆中演出的喜劇形式‘合生’與‘噴空’極其相似”。陳紅旭表示,全世界的演藝從河南開啟,作為河南人有責(zé)任把曾經(jīng)的輝煌和驕傲延續(xù)。這正是噴空劇場建設(shè)成當(dāng)前宋代國潮風(fēng)的緣由。
開票儀式上,當(dāng)噴空文化園大門緩緩打開,此起彼伏的“響堂”吆喝瞬間傳入耳中。小茶倌端著紅色托盤來回穿梭,穿著漢服的佳人才子坐在“夢華錄”中的茶閣里愜意品茶;方言墻上似乎能找到所有多年沒聽到的河南方言,中原曲藝展覽館訴說著河南說唱淵源……觀眾們走進噴空文化園,坐在一流小劇場觀看爆笑噴空,近聽“響堂”吆喝,細品中原曲藝史,處處皆文化、遍地有故事。不少市民表示“刷新了自己對小劇場的認知新高度”。
開票儀式上,李小雨、李小鑫、陳小燦、陳小響等噴空演員的精彩表演,把現(xiàn)場氣氛推向高潮,也開啟了人們對第五座噴空小劇場的期待。
鄭報全媒體記者 左麗慧 文/圖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7
頭條 23-01-27
頭條 23-01-27
頭條 23-01-27
頭條 23-01-27
頭條 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