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切實保障改善民生……省兩會正在進行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諸多發展“關鍵詞”,對全省發展進行了科學謀劃,也為鄭州未來繪就目標明晰的發展藍圖。
站在新起點,2023年,鄭州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推動經濟發展全面提速提質,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篇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鄭州實踐】
奮力推動經濟發展全面提速提質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鄭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加快“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奮力推動經濟發展全面提速提質,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梁。
關鍵詞【穩中求進】
【鄭州實踐】
持續穩定經濟運行
強化投資關鍵作用。抓好1000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500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投資占比提高到48%以上,力爭簽約“三個一批”項目120個以上。聚焦專項債券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儲備省重點項目300個,超10億元項目占比50%以上。
加快釋放消費潛力。落實我市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2條政策措施,解決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體住房問題,穩定促進住房消費。落實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放寬二手車遷入限制等政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精準服務市場主體。深化“免申即享”工作,擴大政策清單范圍,開展“送政策進園區進企業”活動,確保政策精準實施、直達快享。實施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助推、質量品牌爭創、資源要素保障等七大行動,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健全司法執法對民營企業的平等保護機制,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增強預期、提振信心,聚焦實業、深耕主業。力爭新增市場主體20萬戶、總量突破200萬戶,培育“三高”企業4000家以上。
關鍵詞【科技創新】
【鄭州實踐】
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穩步推進中原科技城與省科學院深度融合。大力引進國家大院名所、科技型頭部企業、省內外龍頭企業研發機構,推進龍子湖新能源實驗室等10個重大科創研發項目加快落地,新謀劃建設5家以上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鄭州研究院,力爭新引進頭部企業20個、省內外科技企業及高質量研發團隊30個以上。
打造高水平科創平臺。推動嵩山、黃河等7家省實驗室和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高能級研發機構創造更多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推進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智能傳感器中試平臺大科學裝置項目,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引領型平臺100家。
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實施研發經費投入補助政策,扶持“雙百”企業加速成為瞪羚企業、“隱形冠軍”企業、龍頭企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科技型企業1500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8.8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70%。
匯聚高水平創新人才。扎實推進招才引智,引進高端人才50名,博士以上優秀青年人才1500名,創新創業團隊40個以上。持續推進百萬大學生留鄭計劃,力爭來鄭留鄭大學生20萬人。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力爭新增高技能人才14.5萬人、技能人才40萬人。
關鍵詞【產業體系】
【鄭州實踐】
持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推進900個工業項目,構建“龍頭企業+產業鏈配套”產業集群生態;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技改投資增長50%以上,新增超百億工業企業1~2家,新增入規工業企業3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00家以上。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抓好興港新能源產業園、三一新能源智能汽車制造等重大項目,推動汽車產能盡快達到300萬輛。瞄準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推進“芯、屏、網、端、器、用”全鏈條聯動發展,支持鴻富錦、超聚變等龍頭企業集群式鏈條式發展,推進惠科、龍芯中科、新型存儲器等重大項目建設。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建設,規劃建設加氫站200座以上,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690輛以上。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20個深度應用場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
提質發展傳統產業。推進建筑機械、電力設備、金屬制品、閥門等傳統裝備領域智能化、成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支持服裝、家居、食品、耐材等產業壯大規模,提升品牌價值。支持中鐵裝備產業園、鄭煤機產業園建設,打造國內領先的盾構裝備及煤礦綜采裝備生產基地。推動鋁加工向航空、汽車、動車用鋁方向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國家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實施企業上市五年倍增計劃,新增上市掛牌公司10家、股改50家、資本市場融資突破1200億元。加快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新培育A級以上物流企業10家以上,爭取新晉國家示范物流園區1個、“豫軍”企業10家左右。
關鍵詞【中心城市】
【鄭州實踐】
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品質
加快城市更新。完善“1+2+N”政策體系,編制完成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成立城市更新導入基金,抓好金水河“一河兩岸”、商代王城遺址等示范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城市大腦建設,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編制軌道交通四期規劃,開工建設軌道交通S2線。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44公里、燃氣管網230公里,新增供熱面積400萬平方米,更新改造排水管網25公里,為170萬戶居民家庭加裝燃氣安全裝置。
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加快常莊水庫加固工程、金水河調洪及分洪工程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七里河分洪、南水北調防洪影響處理后續工程等項目,開展70座水庫“一庫一案”整治。
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全覆蓋推動“序化、潔化、綠化、亮化”精細化管理,推行機動車存放服務差別化收費,完善公共停車場及配套充電樁市場化運作模式。
高水平建設鄭州都市圈。加快實施《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落實鄭開(蘭考)同城化實施方案,加快建設鄭開同城化示范區。推動“鄭好辦”“汴捷辦”“洛快辦”聯網互認,構建鄭州都市圈“一網通辦”平臺。推進鄭許、鄭洛、焦平等8個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國道107快速化改造、隴海路東延等25個鄭港融城、鄭開同城交通優化項目,推進鄭開城際鐵路公交化改造。
關鍵詞【鄉村振興】
【鄭州實踐】
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40萬畝。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產業和就業,促進脫貧鄉村持續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美麗牧場、農業產業強鎮。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編制聚集提升類和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實現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規劃全覆蓋。新建20~30個精品村,將精品村、美麗鄉村串點成線,培育鄉村旅游消費熱點。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明確縣(市)主導產業發展規劃,依托產業基礎、資源稟賦,打造“一縣一業”“一鄉(鎮)一特”“一村一品”,提高產業支撐力。
關鍵詞【開放合作】
【鄭州實踐】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持續深化鄭州-盧森堡“雙樞紐”戰略,繼續辦好“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建成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爭取中國郵政航空第二基地落地。加快機場三期擴建,開通鄭州至巴黎、慕尼黑等客運航線,打造南至東南亞,北至俄羅斯、東北亞的“空中絲綢之路”,用好第五航權、爭取第七航權,大力引進國內外頭部航空、物流、貨代、貿易企業,力爭國際貨郵吞吐量60萬噸。開行中歐班列(中豫號)2800列,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海外倉全球化布局,完成跨境電商交易額1250億元。
完善提升開放體系。高起點謀劃自貿試驗區空港新片區,加快聯動區建設發展,推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落地,推廣跨境電商O2O新零售模式,新形成高質量制度創新成果30項以上。抓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加快國家骨干冷鏈基地建設,爭創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推進新鄭綜保區擴區,加快建設全國重要國際郵件樞紐口岸,爭取航空口岸過境人員144小時免簽政策落地。
擴大開放合作空間。加強與RCEP國家貿易合作,打造RCEP示范區。推進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建設。深入推進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會展經濟,加快打造國際會展名城。
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深化市場化招商機制改革,突出產業鏈招商、龍頭企業招商、基金招商、飛地招商。發揮港資、臺資、日韓和世界500強四個專班作用,開展港澳臺、日韓經貿活動和歐洲、中亞、東南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招商活動,力爭招商引資簽約總額突破7000億元,實際吸收外資7.2億美元。
關鍵詞【綠色家園】
【鄭州實踐】
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發展清潔能源,增強能源外引和輸運能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無廢城市中原樣板,進入全國無廢城市第一方陣。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空氣質量好轉。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確保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市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護機制,污水處理率65%以上,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碳達峰“1+11+7”政策方案體系,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劃定工業用地紅線,高耗能產業占工業比重穩定在30%以下;持續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推動貨運車輛、鐵路運輸電氣化清潔化改造;新建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比例90%以上,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30%以上。
加快打造綠色屏障。實施新一輪黃河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黃河鄭州段灘區和邙嶺生態專項規劃。深化河湖長制。推深做實林長制,建設森林特色小鎮9個、森林鄉村100個。
關鍵詞【改善民生】
【鄭州實踐】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把就業作為優先目標。統籌抓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通過機關事業單位招考、國有企業聘用、中小微企業吸納等方式推出20萬個工作崗位,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高質量建設美好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持續培育優質教育集團。實施學前教育普惠擴容工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5所、投用16所,持續推進高中段學校建設。
持續建設健康鄭州。加快市中心醫院高新醫院、市七院濱河院區等項目建設。以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為依托,構建市域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快體育鄭州建設。積極申辦承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構建全民健身設施三級服務體系,加快市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更新健身路徑200條、新建智能健身驛站20個。
支持養老托育事業發展。新增養老床位6萬張、創建老年友好社區15個,推進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建成基層老年醫療康復(護理)中心12個、鄉鎮老年健康服務中心30個。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創建,托幼床位達到5萬張。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攻堅行動。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特殊群體足額發放補貼。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