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做好感染者科學分類收治工作,依據國家《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對于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沒有基礎性疾病或者基礎性疾病處于穩定期的人群,可以進行居家自我照護。特印發指南,提示如下:
(資料圖)
一、個人防護
(一)每天定時開門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可用排氣扇等進行機械通風。
(二)做好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的通風和消毒。
(三)準備食物、飯前便后、摘戴口罩等,應當洗手或手消毒。
(四)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
(五)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應當清洗和消毒。
(六)居家治療人員日常可能接觸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時清潔消毒,感染者個人物品單獨放置。
(七)如家庭共用衛生間,居家治療人員每次用完衛生間均應消毒;若居家治療人員使用單獨衛生間,可每天進行1次消毒。
(八)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放置到專用垃圾桶。
(九)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隨時消毒。
二、控制外出
居家治療人員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點對點到達醫療機構,就醫后再點對點返回家中,盡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健康監測
居家治療人員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進行對癥處置或口服藥治療。有需要時也可聯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或通過互聯網醫療形式咨詢相關醫療機構。無癥狀者無需藥物治療。居家治療人員服藥時,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四、居家用藥
發熱
西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鈉、吲哚美辛等。
中成藥:金蒡清疫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清肺排毒顆粒、感冒清熱膠囊(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風膠囊(片)、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風熱清口服液等。
咽干咽痛
西藥:地喹氯銨等。
中成藥:九味清瘟飲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藍芩口服液、蒲地藍口服液、夏桑菊顆粒、清開靈顆粒、小柴胡顆粒、金振口服液、兒童清肺口服液、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西瓜霜潤喉片、金嗓子喉片、冬凌草含片等。
咳嗽/咳痰
西藥:溴己新、氨溴索、愈創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
中成藥:肺力咳合劑、橘紅痰咳液、急支糖漿、小兒止咳糖漿、小兒清肺止咳片等。
流鼻涕/鼻塞
西藥:復方氨酚烷胺膠囊、酚麻美敏片/混懸液、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復方氨酚加麻口服液、羥甲唑啉噴霧劑、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口服液、氨咖黃敏膠囊等。
中成藥:鼻竇炎口服液、散風通竅滴丸等。
惡心/嘔吐
西藥:多潘立酮片/混懸液、甲氧氯普胺片等。
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口服液)。
使用人群及用法、用量
1.用法用量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
2.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哺乳期婦女、孕婦、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礎疾病人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中藥和西藥間隔半小時服用;
4.藥品中含有相同藥物成分的,不建議重復使用;
5.如果癥狀較輕,可以不吃藥。
五、中醫食療
(一)普通人群
黨參山藥陳皮粥
組成:黨參10克、山藥20克、陳皮5克、大米100克。
功效:健脾滲濕,益肺生津。
適宜人群:普通人群適用,氣虛體質者尤其適宜。
制作方法:將黨參、山藥洗凈切小丁,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同煮,煮開 10分鐘后,加入洗凈的陳皮,再煮20分鐘至大米爛熟即可。
(二)新冠肺炎無癥狀或輕癥人群
1.風寒外感方
組成:蔥白30克、紫蘇葉10克、生姜30克、大蒜20克、香菜30克。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
適宜人群:有輕微惡寒發熱、咳嗽、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便溏等癥狀者。
制作方法:煎煮10-15分鐘,取汁液,加紅糖少許服用。
2.風熱外感方
組成:白蘿卜100克、魚腥草根30克、冬瓜50克、白茅根30克。
功效:清熱解毒,下氣潤肺。
適宜人群:肺熱咳嗽,伴有咽痛咽干等癥狀者。
制作方法:將上述原料洗凈,放入燉盅內,文火煎煮30分鐘。
(三)新冠康復期人群
黃芪五味粥
配料:黃芪9克、五味子5克、大棗5枚、大米50克。
做法:所有配料加2000毫升水煮沸,轉小火煮至黏稠,熱飲。
功效:補虛升陽,益氣生津。
適用人群:適用于新冠康復期乏力、虛弱、口干等證人群,亦適合平時易疲勞、易出汗、容易感冒者。
(四)日常預防
1.食療茶飲
白菊花(胎菊,貢菊)9克/日,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小火煎煮15分鐘,調入紅糖適量(注意血糖高患者則不必調入紅糖),每日一劑,每日只服用一次,晚飯后臨睡前溫熱飲用,白天不服用。
2.居家食療小妙方
無癥狀或輕微鼻塞:新鮮檸檬泡溫水喝。
發熱無汗:紅糖20克+生姜3片+蔥白2段+水300毫升煮沸熱飲。
干咳:生梨挖空+冰糖+水燉(可以加百合或杏仁粉或金銀花),或三四個金桔煮水代茶。
六、轉診治療
如出現以下情況,可通過自駕車、120救護車等方式,轉至相關醫院進行治療。
(一)呼吸困難或氣促。
(二)經藥物治療后體溫仍持續高于38.5℃,超過3天。
(三)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
(四)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喂養困難、持續腹瀉或嘔吐等情況。
(五)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癥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