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您好,有啥事可以幫到您?”12月6日,站在中牟縣劉集鎮綠博家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一樓,16個分屏的LED大屏占滿了大廳的整個西墻面,大屏旁邊服務柜臺座席上的幾位黨員志愿者正盯著大屏上不斷刷新的推送信息,不停地接聽著智慧社區服務平臺上居民打來的咨詢電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
劉集鎮綠博家苑社區是鄭州市首批示范社區,現居住有3650戶、10859名群眾,占劉集鎮戶籍人口總數的47%。它不僅是全鎮最大的居民社區,也是轄區民生問題多發、頻發和高發的區域。為了提升社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劉集鎮在綠博家苑社區搭建了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以“線上智慧賦能、線下志愿執行”的方式,通過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和“網格化”服務體系、“小板凳”調解室的上下搭配、虛實結合,為社區群眾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真是太方便了!動動手指頭、發個語音,很多事兒就有志愿者給你辦了!”這是綠博家苑社區7號院55歲居民朱老群發出的由衷感嘆。劉集鎮在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上設立答疑解難窗口,線下搭配構建“一二三級網格長+微網格員” 立體管理服務體系,由擔任網格員的黨員志愿者充當群眾的一線救急紓困人員,收到智慧社區管理平臺送達的指令后,立即趕到家門口解決群眾的煩心事,以各級網格長和微網格員的“微服務”,為群眾帶來“小幸福”。自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建成后,綠博家苑社區通過平臺共收到群眾訴求3000多條,為不方便出門的群眾跑腿代購生活用品、代領各種證件、尋回走失老人……讓整個社區的群眾即感受到了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又感受到了黨委政府和志愿者的關懷溫暖。
安置社區的群眾雖然住上了樓房,但鄰里之間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小摩擦卻沒有因為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遠去而減少。為了讓社區生活更和睦、更溫暖,劉集鎮在智慧社區管理平臺設立矛盾化解窗口,線下對應成立“小板凳”調解室,匯聚矛盾化解、民意溝通、法律服務等七項功能,由離任老干部、老校長、好鄉賢等人員組成調解志愿者,并邀請知名公益老師擔任顧問、設立聯絡點,讓老百姓在遇到問題時能在線上發發牢騷、線下有人勸勸。自2022年9月份劉集鎮“小板凳”志愿者調解室成立以來,共調解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商戶糾紛等影響群眾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小矛盾86起,通過化解群眾微困局,增加了社區大溫暖。
“疫情之中顯真情!”綠博家苑社區黨委書記吳鐘楊介紹說,11月25日至29日流動性管理期間,綠博家苑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收集群眾訴求216條,“小板凳”調解室黨員志愿者收到指令后,立即與居家隔離群眾進行電話或視頻聯系,開展心理疏導。網格員黨員志愿者在收到通知后,馬上為居家群眾送菜、送藥上門,為落實“足不出戶、上門服務”政策創造了條件。
讓群眾“有話能找到地兒說、有事兒能找到人辦”,是劉集鎮設立“綠博家苑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志愿服務體系”機制的初衷,隨著綠博家苑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的不斷升級和完善,類似于“網格化”和“小板凳”的線下志愿服務配套體系還會越來越多,劉集的群眾也將享有更多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更多紅利。?
本報記者 盧文軍 通訊員 張亞波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