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拔地而起的藍帳篷,近期吸引到大家的目光,隨之標配的是高高飄揚的黨旗和“志愿紅”。
記者下沉所在的電業新村秦嶺路五號院是一個老舊小區,樓院稠密,老年人居多,大家對扎起的藍帳篷從最開始的好奇,到逐漸習慣起來。
據了解,社區所在的三官廟街道辦事處目前已有市文旅局、市發改委、市體育局、市人大、市林業局、市供銷社、市委編辦、市委網信辦等20余支市派下沉工作隊駐扎在藍帳篷里。每一個帳篷都是他們的家,大家吃住在帳篷,值守在帳篷,24小時在崗,與社區居民在一起,解決大家在共同抗疫期間的急難愁盼,與社區工作者并肩戰斗。
據記者探訪,有的帳篷沒有水電和取暖設施,雖然條件簡陋,但在藍帳篷里駐扎的工作隊員沒有絲毫怠慢,主動當起“六員”,即協調聯絡員、樓院值守員、物資保供員、核酸檢測服務員、保潔消殺員、宣傳勸導員。
記者與同事扎的藍帳篷在高風險單元樓下,夜深回帳篷中值守時,大家都不敢高聲說話,進出帳篷時也都小心翼翼,生怕吵到居民休息。長時間的住帳篷生活,讓大家習慣了天氣的反復無常,適應了繁雜的基層工作,也與其他工作隊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為抗疫作貢獻。
鄭報全媒體記者 孟子揚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