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一次次毫無征兆的襲來,給我們原本平穩的生活節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身心挑戰。不可否認,疫情的高傳染率和強變異性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恐慌,讓我們對生活環境失去了控制性,對生活缺乏可控性會打破我們固有的生活節奏、破壞自身的內在安全感,在這種狀態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反應。有的人心理彈性(主體對外界變化了的環境產生的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狀態)較高,可以靈活應對生活的變化,有的人心理彈性較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但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我們應科學且客觀的對待它。那么新冠疫情的到來,會引起我們哪些情緒反應呢?
首先是焦慮情緒。疫情來了,總擔心不好的結果會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存在災難化認知,比如認為感染了新冠一定會死,或者會出現很嚴重的后遺癥。適度的焦慮會提高效率,如引起我們的重視,提高我們的注意力。但是如果焦慮的時間較長或者影響到了日常工作生活,比如出現坐立不安、食欲差、失眠、出汗和尿多等癥狀,我們就要留意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上面描述的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得以緩解:
1.把注意力從疫情相關新聞報道轉移到輕松、簡單的事情上來,如玩玩游戲,看點搞笑視頻等。
2.和家人、朋友聊聊天,互相關心,給彼此加油鼓勁。
3.求助專業機構,進行心理及藥物援助。
其次是抑郁情緒。抑郁是人的一種正常的負性情緒,是人在經歷不好事情時的一種情感體驗。疫情的到來,阻撓了我們計劃許久的旅游或人生大事,會讓我們對疫情產生強烈的抵觸和反感心理,會讓我們的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可能我們氣急敗壞地想罵人、摔東西或者哭泣。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這樣做:
1.找一個安全、溫暖的地方哭一場或者去心理宣泄室發泄一通.
2.學會換位思考,我們應該慶幸實施計劃之前疫情來了,而不是在旅游期間出現了疫情。
3.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看一場有趣的電影,或是給自己做一餐最喜歡吃的食物作為補償。
最后是恐懼情緒。恐懼自己會不知不覺感染上新冠,恐懼新冠對身體的傷害。恐懼情緒的出現會讓我們學會自我保護以及尋找途徑去遠離讓我們擔心害怕的人或情景。在恐懼情緒的支配下,我們可能會出現過度防護的情況,比如不敢出門,不敢開窗,不敢和人說話交流,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等。當然,科學有效的防護我們非常提倡,但是不恰當的防護會降低我們的防護效果。
當我們留意到自己或他人因為疫情的到來而過分恐懼恐慌時,可以這樣做:
1.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鼓勵他說出自己恐懼的事情。
2.去認識自己覺得比較有權威或者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人。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