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區、樓棟疫情防控卡點,紅馬甲、大白、社區人員忙碌不停。11月17日,記者在二七區建中街街道辦事處交通路社區看到,解封不解防,疫情防控不放松。
(資料圖片)
在市民有序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的背后,是一位位下沉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醫護人員、志愿者的愛心守護。
忙碌的90后社區書記
“轉運車到了,大家快做準備,通知居民下樓。”下午3時許,交通路社區菁英雅居小區內,一輛120急救車嘎然停下,兩位大白迅速下車,直奔1號樓門棟。這時,正在接受記者采訪的交通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戶丹丹立馬轉身布置工作。
“這個單元11月8日出現第一例陽性病例,同住人現在又被感染,按照‘日清日結’要求,今天必須轉運走。”戶丹丹介紹,社區嚴格執行“雙”清零政策,對轄區確診病例、同住人當日轉運當日清零。不一會兒,確診居民上車,120急救車迅速駛出小區。
陽性人員轉運快,封控單元保障到位。戶丹丹這個“90”后社區書記做事十分麻利,安排配送物資、中藥、核酸檢測,井井有條。
“張師傅,你用平板車把居民物資送過去吧。”當天是1單元封控樓配送物資時間,戶丹丹安排道。
“好的,我這就去。”仟鑫物業公司保安張建州一邊回應著,一邊迅速把十幾包物資裝上平板車。記者跟隨張師傅來到1號樓單元門口,看到“封控單元,請勿靠近”的提示停下。只見張師傅沿著無障礙通道將物資拉進單元樓,然后進行消殺。
“居民封控在家,我們要做好后勤保障,讓他們安心居家隔離。”戶丹丹告訴記者,1單元共72戶,148人,為做好居民封控期間的保障工作,建中街街道下沉人員、社區人員4名黨員組成臨時黨支部,把帳篷扎在封控單元門口,不僅守好樓棟口,還能讓居民隨時看到她們,有問題隨時呼喚解決。記者看到,帳篷里擺放著一張折疊床,一盞燈,一部電暖器,還有一張舊藤椅,戶丹丹辦公居住都在里面,對于居民的求助隨叫隨到。
“兄弟連”“巾幗紅”疫線堅守
“我們社區下轄7個小區、4個無主管樓院,5000多名居民,500余家商戶,最困難時,社區僅剩我一個人,存在人員力量不足調動資源難、開放式小區精準管控難,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好門、管好人、控好物、備好勤。”戶丹丹說。? ??
結合本輪疫情實際,在戶丹丹的帶領下,他們探索出“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組織體系,創建了“同心圓”黨建品牌。調動資源讓“黨旗飄起來、黨徽亮起來、黨員動起來”。推行了“社區黨組織+轄區黨員+居民+駐區單位+兩新組織”“1+4”模式,統籌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成立臨時黨支部8個,黨員志愿者突擊隊9支,32名黨員主動深入一線,白天敲門、晚上數燈,逐戶逐人排查;頂風冒雨、不分晝夜封控值守;做好轉運“四類人員”去醫院、進方艙、到隔離點。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鄭州市婦聯、鄭州市稅務局、鄭州市氣象局、鄭州市園林局、二七區檢察院等單位同志下沉社區后,主動參與核酸檢測掃碼、入戶送物資等志愿服務,從早上5點到晚上11點,累計檢測10萬人次。他們自稱是戰疫“兄弟連”。由于醫務人員緊缺,居住在該轄區醫務人員主動到社區報到,鄭州市林業局黨員崔鵬、何玉恒主動配合醫生上門為360多戶居民做核酸。
巾幗不讓須眉。鄭州市婦聯辦公室主任丁一薇,作為市直機關下沉交通路社區升龍國際C區聯合專班臨時黨支部書記,同市委黨校黨員志愿者郭麗莎、市婦聯干部蔣精衛等“娘子軍”化身“大白”“小藍”,積極參與核酸檢測掃碼、卡點值守等工作,日掃碼量約1000人次,為“足不出戶”的居民運送物資700余包。二七區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鋒在道路卡點一線主動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10余名“巾幗志愿者”在卡點盡職盡責。
“組團式”志愿服務不打烊
“你好,請掃碼再進。”11月17日下午,在政通路53號院入口,樓長志愿者張金海提醒進入小區的居民。“我們這小區5棟樓,5個樓長輪流值守卡點。”張金海介紹。
交通路社區充分發揮樓棟長人熟、地熟的優勢,發動了28名樓棟長、66名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引導居民自治,鄰里互助。在本輪抗擊疫情行動中,樓棟長張金海、劉守寬、荊寶枝、高巧玲、司范忠等主動請纓,物業徐玲、李倩、胡雅麗等防疫“管家團”積極參與,也成為小區居民民意暢通、隱患排查的重要力量。他們通過“敲門行動”摸排信息、核酸檢測維護秩序,協助消殺,為隔離人員送菜,一人挑起多人重擔。
“退伍不褪色,關鍵時刻要敢于沖到前面。”退役軍人錢全喜說。為補充社區防疫人手不足,錢全喜帶領20名退役軍人組成一支“老兵志愿服務隊”,主動承擔了政通路53號院卡點的夜班值守。
“我們雖然年齡大了,但也能為小區做點貢獻。”政通路59號院老年志愿者服務隊隊長高巧玲72歲,她帶領幾個“70”后、“60”后值守小區卡點。不管刮風下雨、白天黑夜,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小家好了,大家也就好了,我們要守好門,不能讓小區有問題。”高巧玲說。在這些老年志愿者的共同堅守下,政通路59號院至今沒有陽性病例。
“三色管理”溫情保障
交通路社區還探索出網格“常住人員、流動人員、特殊群體”的“三色管理”模式:紅色“同心圓”全力保障核酸檢測;綠色“蔬菜包”無接觸配送;黃色“愛心包”溫情保障。
交通路社區落實“要把群眾的事情辦好”的要求,在小區封控期間,積極協調商超、藥店,千方百計采購物資,為居家困難家庭免費送餐,為慢性病重癥患者送藥,給360戶居家隔離人員送去“愛心菜”。還溫情保障特殊群體、協調就醫,帶領轄區黨員居民群眾共同為家園保駕護航。
紅色“同心圓”全力保障核酸檢測。按照網格化縱向“四級聯動”、橫向“星火志愿”體系,運用“小喇叭+微信群”大力宣傳動員,明確工作職責并公示,通過“分時分點”現場錯峰檢測+“關愛敲門服務”,做到高質量應檢盡檢。
綠色“蔬菜包”無接觸配送,聯合物業、居民自管會在7個小區分別成立“蔬菜配送群”居民根據自家需求在群里接龍,供應商將打包好的蔬菜、米面油等物資運送至小區,由社區和物業工作人員進行消殺、搬運以及出售,供貨商與外界“無接觸”。
黃色“愛心包”溫情保障。在升龍國際C區,社區聯合愛心居民為320戶居民上門送上千斤白菜和饅頭。同時,轄區鄭州鐵路局職工培訓基地、鄭州地鐵集團為社區和醫務人員、志愿者每天提供愛心餐,二七區國稅局捐贈口罩、酒精,陳砦花卉市場大學路店捐贈口罩、手套防疫物資及食物30余箱,漁果市集捐贈水果。大家出人力、出物資,拳拳愛心匯聚,為居民提供溫情保障。
正是有了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醫護人員、退役軍人、志愿者的守護,轄區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才得以逐步恢復。
鄭州全媒體記者 劉春蘭?聶焱 孫志剛 王琳 張凌康 海洋 文/圖/視頻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