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我市扎實謀劃民營經濟“兩個行動”,統籌工作力量、強化工作聯動、形成工作合力,以實績實效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難點、痛點、堵點,努力做到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積極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推進證照分離、實行“審核合一”新模式,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1個工作日內辦結,個體工商戶當日當場辦結;對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一對一”“點對點”保姆式服務全程跟進;積極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總體時間壓縮在90個工作日內。
精準釋放政策紅利。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助推惠企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近3年各部門累計為各類民營企業減免稅收8796萬元,減免社保費2211.92萬元;發放穩崗補貼224.82萬元,創業擔保貸款3159萬元,職工技能提升補貼113.18萬元,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100.66萬元,累計清欠民營企業賬款848.9萬元;指導912家企業在三門峽市普惠金融服務平臺注冊,通過平臺落實114筆貸款,為企業落實信貸資金16.76425億元;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累計支持企業38家,達成貸款合作協議27.113億元。
提升檢查監督水平。建立政企對接快捷渠道,先后開展突擊檢查、走訪座談等90余次,解決問題12個,提出整改建議43條,問責6人,找準病根、完善制度、優化治理。選取40個重點企業(項目)作為營商環境監測點,圍繞政策落實、項目落地、涉企服務3條主線,構建“X+2+3”模式(“X”即監測點,“2”即監督員和聯絡員,“3”即親清政商關系評議系統、每周聚焦、電視問政),對項目、企業進行全生命周期地監測,在市場主體充分“發言”、“建言”、“放言”的基礎上,強化集體研判、直查快辦、移交督辦和監督協辦等措施,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向縱深發展。 (馮莎莎)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