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水間,蘆葦蕩隨風搖擺,一群小天鵝悠閑自在地徜徉在水面上。又到了初冬,鞏義市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再次迎來數萬只候鳥遷徙越冬。隨著生態環境的恢復、草木多樣性的豐富,近年來除了天鵝,前來“做客”的候鳥還有銀鷗、綠頭鴨、赤麻鴨、斑嘴鴨等,它們時而在水面嬉戲、覓食,時而在水面上空飛翔追逐,時而高空翱翔,很是熱鬧,鞏義市黃河濕地已經成為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的遷途停歇和覓食地。
(資料圖片)
鞏義市濕地資源豐富,屬內陸永久性河流濕地,是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河流濕地之一。
近年來,鞏義市持續加強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管理工作,相繼開展了打擊非法采砂、“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專項行動,徹底解決了保護區成立18年來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營造出“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濕地景觀,促進沿黃生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濕地是地球之腎,不僅僅有攔蓄洪水的能力,更能通過吸收氮磷鉀等礦物質來凈化水體,還可以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為加強對濕地的保護管理,2006年5月,鞏義市成立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并授予管理站黃河濕地保護區內的土地管理權。2018年,鞏義市在保護區建立管理站1座,成為鄭州黃河濕地保護區首個建立的黃河濕地管理站。保護區內設立視頻監控塔,對全長35公里的黃河濕地沿岸區域全覆蓋,實時對私挖濫采、私搭亂建、非法捕鳥等違規違法損毀濕地資源現象進行監控,一經發現違規違法現象,就立即進行有效處置。
在保護之外,該市因地制宜,打造獨具“脈絡之美”的河洛濕地公園,讓市民充分感受黃河濕地自然風光的魅力。
河洛濕地公園位于鞏義市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中段,項目分為入口形象區、生態觀光區、濕地體驗區、濕地科普區4個區域,規劃總面積18000畝,設計面積8357畝。目前,河洛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已開放。
據了解,河洛濕地公園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生態濕地公園,力爭打造成近郊戶外休閑旅游、濕地生態綠色旅游的黃河流域生態濕地典范,有力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濕地科普區還將建設科普長廊、觀鳥高塔、觀河平臺等設施,屆時,游客可以更方便地欣賞水草豐美、萬類自由。
本著最小干預、最大自然的原則,鞏義河洛濕地公園的建設以“一軸、兩環、四區”的景觀設計為基底的黃河及伊洛河水脈為靈感,提煉出“脈絡之美”的設計理念,利用有限的地域肌理,運用曲線形式,以自然、生態的表現手法,展示出景觀脈絡的“韻律之美”,豐富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和生態多樣性。
下一步,鞏義市將注重自然恢復,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按照自然保護地區域優化整合的結果,在核心保護區的農田開展退耕還濕、封灘育草,逐步豐富植物種類和群落層次,構建穩定的群落結構,增加生態防護緩沖厚度,不斷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質量和功能。
責任編輯:陳璐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