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人交辦單截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就醫之路遭遇困難?
經了解,王先生的母親今年72歲,2018年在鄭大一附院查出縱隔位置發生癌變,系神經內分泌腫瘤;2020年在鄭大二附院檢查,出現肝轉移;今年4月在省腫瘤醫院查出多臟器轉移和骨轉移,因出現脊柱轉移,壓迫神經,導致癱瘓。
今年4月下旬,老人狀態非常不好,且不想過度治療,表示在醫院里住著心里壓抑,王先生便為母親辦理了出院手續,選擇回家休養。“她是老知青,以前下鄉時候養成吃苦耐勞的品德,特別堅強。出院這半年時好時壞,她都自己抗著。”王先生說。
10月25日,本來就因腹脹進食困難的母親出現了無法進食和無法排便的情況。王先生很著急,聯系了多家醫院,都無法為其辦理入院治療,只能為其做些簡單處理,緩解痛苦。“為減輕腹腔壓力,醫生給我母親插了導尿管,確實排出了小便,但她肚子還是脹得很大。”
10月26日,焦急的王先生向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醫生咨詢,了解到母親病情之所以惡化,可能是臟器轉移的并發癥,尤其是肝部的擴散比較重,從而引起肝腹水。
10月26日晚6時40分,老人突然出現抽搐,王先生趕緊又撥打了120,經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醫療急救人員判斷,老人病情復雜,已無法在家處理,需要馬上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治療,不可再繼續耽擱,但目前該醫院有確診病例,無法收治。
“隨車醫生打了半個小時的電話幫我聯系醫院,要么是滿員,要么就是有確診病例……”王先生無奈地說。
10月27日,王先生聯系了鄭大二附院此前為母親看診的腫瘤科醫生,醫生稱科室已滿,無法收治,但因老人病情緊急,便協調安排老人先暫住腫瘤化療科。“本來聯系好了可以住院,但我們小區因疫情開始臨時管控,而且我母親因癱瘓從10月22日后一直沒做核酸,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入院。”
就這樣,一直到10月31日,王先生也陷入了絕望:“母親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我卻無能為力。她在我面前沒表現出很痛苦,她越這樣我就越難受。后來,我們突然想到了‘鄭在辦’平臺,就決定向你們求助。”
多部門深夜接力?患者及時入院就診?
收到求助后,平臺工作人員立即將信息轉辦至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和鄭州市衛健委。經衛健委和金水區有關部門的緊急協調,當晚11時,老人被送至鄭州人民醫院就診。
“與平臺工作人員通話后,我以為第二天才會有結果,沒想到也就過了20分鐘我就接到了大石橋街道辦中亨社區楊崇書記的電話,他告訴我衛健委已經幫助協調好了醫院,轉運車馬上趕到,他會馬上送來就醫需要的三聯單等證明。”
當晚11時,一輛急救車與兩位急救醫生及時趕到,順利將老人送達醫院。按照醫院發熱門診的程序,完成抗原、核酸等檢查后,為老人做了CT,查看腹腔情況,再根據檢查報告做下一步就診安排。次日凌晨,老人開始進行輸液治療。
11月1日,王先生特地致電“鄭在辦”平臺感謝:
“作為普通市民、轄區群眾,平時很少跟衛健委、社區等單位打交道,但是在疫情之下,能有如此快的效率和速度,替我家解決燃眉之急,我真的很感激、很感動!感謝鄭州報業集團正觀新聞,感謝‘鄭在辦’媒體助政服務平臺,為鄭州市民在無助的時候帶來希望的曙光!感謝鄭州市衛健委為我協調的領導們和社區的楊書記,還要感謝醫院的各位工作人員!謝謝你們深夜的愛心接力!”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