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街道龍源街社區麟起城一號院有一個微信群,這個微信群叫“角落”,里面有24名志愿者。鄭州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小“角落”群里熱鬧起來,“我是黨員,讓我來”“我支援過武漢,去過航空港區定點醫院,參與過多次全員核酸”“我倆都是鄭州兒童醫院的,讓我們上”······大家積極刷屏。
本輪疫情形勢復雜,龍源街社區麟起城一號院入住居民1929戶、約4100人,人口基數大,無形中加大了社區的管理難度。小區內僅有的一個核酸小屋兩組醫護,沒有辦法在規定時間滿足全體居民,物業工作人員又因疫情的緣故封控于別處,人數上削減了大半。針對這種情形,社區緊急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便出現了刷屏的一幕。
醫護不夠怎么辦?來自鄭州市兒童醫院的陳彩麗和李小燕、醫生亞丹、內科醫師彭永玉主動請纓承擔樣本采集工作,社區配合在小區另外的一處空地設立臨時核酸檢測點,大大緩解了核酸小屋的工作壓力。現場秩序誰來維持?居民王凱新、邢延威、張景奎、文磊等踴躍報名,協助社區工作人員保障采樣工作有序進行。后勤管理需要人手?身兼志愿隊隊長的黨員仲鵬飛拍著胸脯說:“核酸檢測流程我最熟,人員協調、物資搬運只管放心交給我”。除此之外,還有大學生轉運員李隆,掃碼員慧敏、衛敏、振陽等,都是來自該小區“角落”志愿隊的普通居民。
每個微不足道的角落里都隱藏著“大人物”,他們既平凡又偉大,疫情當前,即使“足不出院”,也敢于逆行而上、無私奉獻,微光成炬,溫暖而有力!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