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十一”的來臨,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展花樣繁多的促銷活動,來吸引廣大消費者進行網絡購物,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擦亮眼睛,理性購物,科學消費。
選擇正規平臺,慎重預付定金
消費者在網購時,應選擇具有一定規模且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從信譽度、成交記錄、評價詳情等多方面對網店進行評估,做到貨比三家,防范刷單炒信。“雙十一”預售期間,不少商家通過預付定金等方式售賣商品,消費者要注意“定金”不等于“訂金”,一般情況下,預付的定金是不可以退的。建議消費者慎重繳納“定金”,詳細了解“定金”使用規則,做到三思而后行。網購支付時,消費者要通過平臺提供的正規支付渠道和正規流程購買,絕對不要輕信賣家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鏈接或二維碼。
看清促銷規則,防范消費陷阱
如今的“雙十一”,線上開展各類促銷活動,可謂別出心裁,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在線上選購商品時,一定要科學理性,按需購買,防止因打折優惠而沖動消費,造成資金和資源浪費。要詳細了解商家的促銷規則,在各類滿減、降價、打折、拼團、送贈品、抽獎等優惠活動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提前記錄價格進行對比,不要輕易被低折扣所迷惑,注意防范虛假折扣、虛假滿減承諾等消費陷阱。
直播購物有風險,切勿沖動消費
“直播購物”“網紅帶貨”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銷售方式,給消費者帶來豐富的消費體驗和便利的同時,也涌現了諸如質次價高、貨不對版、虛假宣傳、售后維權難等問題。消費者參與直播購物時,應優先選擇正規直播平臺,對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的直播帶貨,要謹慎下單,不要相信絕對化用語的廣告宣傳,也不要被明顯低價位商品宣傳所誤導。下單前應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薦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效果及價格等情況,了解商品相關真實信息,切勿盲目跟風購買,沖動消費。下單后,要留存有關商家信息、直播鏈接、下單憑證等信息,以便出現問題及時聯系售后解決。
保留購物憑證,積極依法維權
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應及時保留好相關原始記錄,如:該產品頁面宣傳、直播時的廣告宣傳、商家承諾內容截圖、聊天記錄、購買記錄、支付憑證、物流信息等,防止商家刪除相關信息后難以恢復,給后期消費維權帶來難度。同時,消費者在發現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與宣傳不相符等問題時,應及時與商家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向平臺客服反饋,也可撥打12315熱線進行投訴舉報,或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史帥 李歷 媛媛)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