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面盆、茶壺、水缸、米缸……這些土窯制品,早年曾是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老的陶制品逐漸被現代的不銹鋼、玻璃器皿等所取代,燒窯廠漸趨衰落,甚至消失,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
在擁有百年制陶歷史的信陽市商城縣雙椿鋪鎮郭窯村,郭窯非遺傳承人趙正堂用青春與這一手藝相伴前行,成為該村燒窯傳承的守望者。制陶44年的趙正堂向記者講述了郭窯村制陶業的輝煌與沉浮。
郭窯村制陶業起源于明代,依托本地豐富優質的陶土資源,手工制陶傳統技藝世代相傳,匠心代代相守。2018年郭窯村被評為河南省傳統村落,2022年郭窯制陶技藝被評為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郭窯村的制陶廠,記者看到,里面彌漫著一股塵土味,陶器殘片散落遍地,缸缸罐罐隨處可見,幾位老藝人坐在古老的拉坯盤旁,全神貫注地盯著手中的活,只見一塊塊泥,在他們嫻熟的雙手下,一溜煙功夫,渾然成型。一件件待燒的陶品鱗次櫛比錯落疊放,一束陽光透過窯孔照射在老藝人寫滿了歲月滄桑與生活艱辛的臉上。
據了解,近年來,商城縣高度重視郭窯村傳統制陶技藝的保護與創新,將該村納入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將郭窯陶瓷廠打造為集研、教、展、吃、住、玩等功能于一體的郭窯小鎮,建設內容涵蓋老龍窯景觀區、新建龍窯及景觀區、陶瓷燒制產品擺放區等11大區域,讓傳統民間工藝在傳承和創新中煥發活力。
責任編輯:陳璐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