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知識經濟飛速發展,創新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與重要源泉。近年來,我市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出臺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銀,搭建高能級科技研發平臺,持續完善創新平臺體系。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讓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唱主角,出臺了《支持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八條措施》,圍繞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平臺體系,以技術突破賦能企業發展、推動產業躍遷。部署實施為期3年的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增量提質“春筍行動”,加強科創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推動科創型小微企業從“種子”“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資料圖】
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建成各類科技研發平臺477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臺133家,重點實驗室等市級科研平臺339家。據不完全統計,各類科技研發平臺匯聚研發人才1.1萬余人,與濮陽合作的知名科學家有5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27人。
在推進創新平臺建設過程中,我市摸索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好經驗好做法——
在全省省轄市中率先揭牌成立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先進應用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型企業孵化、高層次人才引育為重點,堅持“小機構、大平臺、服務型、產業化”功能定位。目前,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已匯聚各類科技研發機構(平臺)40個,其中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產業研究院1個、省中試基地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
以共性技術研發為牽引建立產業研究院。圍繞生物質組分分離、生物基化學品綠色高效制備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宏業控股集團和省科學院聯合組建省生物基化學品綠色制造重點實驗室、生物基材料產業研究院,開發出農業剩余物綜合利用多項新工藝新技術。圍繞氫燃料電池電堆、燃料發動機動力系統、膜電極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中沁泰康與華龍區籌建氫能產業研究院、共建氫能產業園,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利稅6億元以上。目前,濮陽已首批設立高端潤滑材料產業研究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0家產業研究院,其中1家獲批省級產業研究院。
以產業化為方向建強中試基地。出臺中試基地和中試項目管理辦法,掛牌成立綠色化工合成及新材料、生物基尼龍及高端聚烯烴材料、生態聚酯新材料、生物基降解材料4家中試基地,其中1家獲批省級中試基地。
以龍頭企業為帶動打造創新聯盟產業聯盟。組建河南生物基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聚碳新材料產業聯盟,包括生產企業、配套服務企業等成員單位32家;中原油田、中沁泰康等企業牽頭組建氫能產業聯盟,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今年8月,我市與河南大學等共建的龍子湖新能源實驗室獲省政府批復組建,即將掛牌運行,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氫能制取、氫能儲運、氫能利用、氫能安全與應急處置、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等。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濮陽創新平臺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中。我們相信,有創新平臺作載體,必能進一步加快我市科技創新的步伐,最終實現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記者 段利梅
責任編輯:劉循源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