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鶴壁專場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鶴壁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介紹,十年來,鶴壁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實現了翻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2.1倍,榮獲全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范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等91張“國字號”名片。
●創新|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增至119家 科創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轉型升級,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鶴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一方面,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掛牌成立,鶴壁科創新城建設全面提速,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增至11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0家,開展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達到57.4%,省光子集成中試基地、汽車電子電器研究院落戶鶴壁,河南密碼產業研究院、河南衛星產業研究院、省高性能尼龍纖維中試基地等加快建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達到28%,科技創新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獲評“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另一方面,打造一流產業生態。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電子電器、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綠色食品、鎂基新材料等4個優勢產業“老樹發新芽”,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現代物流等3個新興產業“小苗成大樹”,同時破冰布局星鏈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未來產業,京東、華為、360、龍芯中科、航天宏圖等29家頭部企業相繼落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全省第二,煤炭產業增加值比重由17.1%下降到6.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由23.5%提高到53.6%,第三產業占比由18%提高到35.3%。
●項目|2021年開放招商綜合評價全省第二 企業滿意度連續3年全省第一
堅持以項目為王帶動全局提升,積蓄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一體推進開放招商、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優化。
把開放招商作為戰略之舉,創新“營商環境+產業生態+招商體系”招商模式,引進省外資金增幅連續4年保持全省前三,去年開放招商綜合評價全省第二。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滾動推進“三個一批”,省重點項目投資進度連續3年保持全省前三,前三期“三個一批”項目綜合評價全省第一。
把營商環境作為命門之穴,統籌推進“萬人助萬企”、“兩個健康”示范創建等,“五位一體”服務機制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營商環境評價連續4年全省第三,企業滿意度連續3年全省第一,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集體。
●融合|提升城市能級推動中心城區“起高峰” 農業農村現代化綜合評價全省第一
堅持以全域統籌促進城鄉融合,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鶴壁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了“多規合一”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并以此引領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
推動中心城區“起高峰”,通過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升城市顏值,通過城市創建提升城市氣質,通過“三山”統籌、“三區”協同提升城市能級,2021年,市區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60.8平方公里拓展到80.4平方公里,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到全市47.7%。
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鶴浚一體化、鶴淇一體化進程加快,兩縣主導產業和功能布局定位明晰,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順利完成,2021年,浚縣、淇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2012年的1.8倍、2.2倍。
推動鄉村振興“樹標桿”,總投資12.7億元、涉及130個村的鄉村振興PPP項目加快實施,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美麗鄉村示范市試點,是全省唯一的整市創建數字鄉村示范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綜合評價全省第一,鄉村振興現實基礎全省第二。
●生態|清潔取暖試點市終期考核全國第一 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成“河南標準”
堅持以“兩山”理念厚植生態優勢,擦亮高質量發展綠底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強化全域植綠,近三年完成造林33.4萬畝,林木覆蓋率、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3.8%、39.3%、45.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20平方米,“滿城櫻花、銀杏繡城、處處竹園、綠滿鶴壁”以及“春賞櫻、夏看荷、秋觀金、冬望雪”的美麗景象初步呈現,被評選為30個“中國美麗城市典范”之一。
強化生態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淇河生態評價指數在海河流域中排名第一、被評為全國首批美麗河湖提名案例,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環境治理)實驗基地。
強化“雙碳”牽引,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典型案例,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連續3年考核優秀,清潔取暖試點市終期考核全國第一,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成為“河南標準”,“十三五”節能控煤考核全省第三。
●民生|打造113個“一刻鐘生活圈”試點社區 年底實現全覆蓋
堅持以民生優先增進群眾福祉,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成果。鶴壁每年拿出八成左右的財力用于改善民生,建立“情暖百姓·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5.4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災后恢復重建在全省9個極重和重災區省轄市中排名第一,投入資金67.8億元打造了涵蓋養老服務圈、就學便利圈等10個圈的113個“一刻鐘生活圈”試點社區、覆蓋率達到93%、年底實現全覆蓋,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全省唯一。
著力推進高效能治理,建立社會治理“1+4+9”制度體系,頒布實施全省首部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規,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和應急維穩專業隊伍實現全覆蓋,數字城市安全大腦投入運行,“五治”經驗入列“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社區“六強六化”、鄉村“點線面”一體化工作法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
著力實現高水平平安,扎實推進“三零”平安創建、“四大一送”活動等,疫情防控守住了長周期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防汛工作守住了“金標準”,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獲評首批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成為全省唯一蟬聯“長安杯”的省轄市。
●黨建|開展三大工程 回引“頭雁”書記240名
堅持以“第一責任”引領和保障“第一要務”,筑牢高質量發展壓艙石。鶴壁統籌推進高質量黨建“七項工程”和“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樹牢“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導向,創新實施組織力提升行動,出臺凝聚“五星”支部創建合力“十條舉措”,開展“五強”鄉鎮(村)、“五優”街道(社區)評選,回引“頭雁”書記240名、優秀人才800多名,村級集體經濟蓬勃發展,所有鄉鎮及偏遠街道“五小”和周轉房建成投用;激勵“擔當出彩、勇爭一流”的精神,每年召開全市三級干部大會表彰先進,出臺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十五條措施”,近三年從重大斗爭一線提拔重用干部391人、占比達到85%,人心思上、人心思進、人心思干的氛圍日益濃厚;倡樹“雷厲風行、狠抓落實”的作風,落實“13710”工作制度,健全“1+5+10”機制,完善績效考評體系,將考評結果與干部選用、評先評優掛鉤,推動各項工作往實里抓、向目標奔;涵養“風清氣正、崇廉尚實”的生態,探索實施政治監督“三三”工作法,建立治未病“1+7+N”工作體系,開展“清風”、“護航”、“暖心”三大工程,推進“清廉鶴壁”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鞏固發展。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康亞飛)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