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 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時隔3年,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舉辦的“以 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沿黃行觀巨變”2022年中原環保世紀行啟程。
從黃河入豫第一站三門峽,到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開封,采訪團來到我省沿黃多個省轄市,看變化、展黃河新顏。
鏡頭1
昔日的“爛河灘”變身“美麗灘”,小秦嶺重回“顏值巔峰”
萬里黃河流經三門峽206公里,并從這里進入中原大地。近日,采訪團沿黃河廊道來到三門峽市好陽河生態修復區。這里滿目青翠,飛鳥不時掠過。河旁,孩子在草坪上嬉戲,大人們忙著打卡拍照,還有人坐在帳篷下休憩……
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書記胡志權表示,好陽河入黃口未治理前,有附近村民挖塘養魚、建房養牛養羊,對生態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近幾年經過治理,拆除魚塘125個、治理濕地3000多畝、種植苗木20多萬棵……昔日的“爛河灘”變成了“美麗灘”“幸福灘”。
而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三門峽靈寶市,這里曾是全國第二大黃金產地,1975年~2015年,累計生產黃金約450噸,為國家黃金儲備和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2016年以來,小秦嶺保護區強力推進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逗幽闲∏貛X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通過,自2018年12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我省第一部關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方性法規。
1100坑口附近一度生活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渣石滿地。如今,1100坑口變成“棗香苑”,坑口已被封死,附近綠樹環繞、山上流出的水清澈透亮。據介紹,保護區內11家礦權企業已全部退出,所有坑口全面封堵關閉;保護區籌措資金2.1億元,拆除礦山設施1.45萬個,累計處理礦渣2586萬噸;栽植苗木80.7萬株,治理恢復面積143.5萬平方米。
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范付中表示,三門峽18條黃河一級支流已實現“清水入黃”,240公里沿黃復合型生態廊道功能彰顯,10萬畝治理礦山復綠增彩,“3年來,流域內濕地面積大幅提升,2021年以來,棲息越冬的白天鵝達1.6萬只,占全國2/3以上,主要生態指標連年穩居黃河流域省轄市前列。”
鏡頭2
曾經鳥兒都不愿停留的地方,現在棲息著約310種鳥類
洛陽是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市域面積81.8%屬于黃河流域,伊河、洛河都是黃河重要支流。
在洛陽市新安縣,采訪團站在大河田園黃河生態廊道三號觀景臺眺望,遠處山體一片青翠,黃河水平如鏡,蔚為壯觀。
新安縣正村鎮黨委書記張錦河介紹,正村鎮以黃河生態廊道為主線,先后實施沿黃綠化、村莊綠化等生態宜居工程。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對黃河支流金水河沿線7個村10.9公里河道河岸進行綜合治理。
依托黃河風光,正村鎮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當地3A級旅游景區大河田園已成為豫西知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帶動周邊1800多名村民、2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
洛陽市孟津區白鶴鎮黃河廊道上,目之所及,綠意滿滿。不過,幾年前,這里養殖場、魚塘、砂石廠遍地,臭味熏天,鳥兒都不愿意停留。
白鶴鎮黨委書記朱俊杰說,近年來,他們深入開展河渠“清四亂”,建成占地1773畝萬羽洲濕地公園,白鷺、天鵝等約310種鳥類在此棲息,黃河廊道生態明顯改善,濕地修復力度逐漸增強。
鏡頭3
有企業在環保上投資2億元力求廢氣、污水達到高標準排放條件
10月1日才正式對外開放的鄭州鞏義河洛濕地公園,已經有不少市民提前圍觀,園中的格?;êN藗兇蚩ㄅ恼铡?/p>
鞏義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守剛表示,近年來,鞏義著重圍繞國家儲備造林、生態建設造林、困難山地造林、生態廊道造林、河道景觀造林等五大造林體系,2019年至今累計完成新造林12.69萬畝,“目前鞏義市森林覆蓋率已由28.9%增至35.2%,2020年,成功創成河南省級森林城市。”
這幾年,鞏義當地企業也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河南中孚高精鋁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永國介紹,公司目前環保設施累計投資超過2億元,比如投資3600萬元,在熔鑄工序安裝了7套除塵設施,除塵效率均達99%以上;投資7000萬元,對廢水治理設施進行提標改造。
鏡頭4
沿黃村落的8年蝶變人均收入由3000元增加到近1.8萬元
開封蘭考縣東壩頭,地處九曲黃河的最后一道彎,正是黃河“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豆腐腰”一段。緊鄰黃河的張莊村,村風村貌年年新。
該村黨支部書記申學風說,以往,張莊村村民說起村里,口頭禪是“刮風一臉土,雨天一地泥”?,F在,村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3000元變為2021年的近1.8萬元;村莊道路硬化率達到了100%,村里還做了污水處理,進行了亮化、綠化,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李明俊表示,近年來,蘭考對黃河“四亂”問題拉網式排查、臺賬化銷號,極大改善了黃河生態環境。在黃河灘區種植苜蓿草8萬畝,建設黃河牧場,既有效防風固沙又改善了灘區生態。
同時,建設沿黃生態廊道32公里、廊道綠化1.39萬畝,成為“天然氧吧”縣的重要支撐。(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文/圖)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