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南國資豹變。
今年初,河南省政府國資委發布2021年成績單,河南省管企業實現利潤263.4億元、凈利潤18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4%和349.4%,首次實現“兩個翻番”,創歷史最好水平。
與此同時,隨著專業化的重組和新型專業化國企的組建,河南國資版圖進一步完善,區域經濟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而在十年前,一切還是另一副模樣。不僅三煤一鋼面臨生存保衛戰,整個國資體系也面臨冗員較多、僵尸企業侵蝕資源、社會負擔重等問題,整體稍顯臃腫、低效。
隨著“1+N”政策體系逐步落地,河南國資在剝離“四供一業”、處置“僵尸企業”和壓縮管理層級中實現瘦身,在持續完善“三項制度改革”、戰略重組和重塑版圖中健體。
河南國企改革主動變陣
2012年,作為河南最大的鋼鐵企業,安鋼集團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虧損。如何實現扭虧,成為安鋼集團面臨的頭道難題。
實際上,安鋼集團虧損的同時,作為河南省管工業企業“三煤一鋼”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煤炭類國企也已經站在了虧損的懸崖邊。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作為河南國資“三煤”之一、河南能源前身河南煤化工集團仍有凈利潤2.2億美元,但在這之后,河南煤化工集團連續出現虧損。
河南煤化工集團的遭遇,只是河南煤炭類國企的一個縮影。
這背后,既有結構不適應的現實挑戰,也有改革不到位的歷史原因。“三煤一鋼”持續虧損對河南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影響可見一斑。
記者采訪獲悉,當時,“三煤一鋼”的資產、營業收入分別占省屬國有企業的52.2%、82.2%。全省國有工業企業員工合計超過100萬,其中僅“三煤一鋼”就超過50萬人。
有觀察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除了機制和產業結構偏“重”外,企業辦社會、“僵尸企業”、機構繁雜等都讓國企顯得十分臃腫,且效率低下。
國有企業的大面積虧損,很快引起了國資監管部門的關注。一位接近河南省政府國資委的相關人士表示:“2013年,省政府國資委就成立了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加快推進改革改制和深化國有企業內部改革。”
“在此之前,不少國企剛剛在集團層面完成公司化改制,而在子公司層面的產權改革亦在加快推進。”上述相關人士表示,由于市場環境導致的“三煤一鋼”企業虧損,客觀上加快了河南國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
2013年之后,河南省管企業“內部改革年活動”深入開展,煤炭企業精簡崗位和人數,安鋼集團將薪酬分配向市場銷售和產品研發崗位傾斜,洛單集團也在大幅壓縮管理機構和崗位。
而在整個河南省,國資國企深化改革已經風起。伊川電力、洛陽交運集團等市、縣屬國企紛紛拋出繡球吸引優質資本參與混改,安陽市36戶“殼企業”實現破產終結,許昌市98%以上市屬企業完成脫鉤改制,漯河市引進一批戰略投資者推進企業改制,開封市則加大了投融資企業的改革力度。
多家企業改革經驗叫響全國
困局之下,河南省國企改革意志堅定,步伐明顯加快。
2014年11月,經過深入調查、摸底之后,《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印發,主要從產權制度改革、產業布局重塑和國資監管三個方面提出改革目標。
2015年,河南省管工業企業經營出現了省政府國資委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合計虧損規模約150億元。這一年,河南省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加快完善。河南省還多次組織調研組,赴上海、浙江和深圳等地考察學習,并總結認為“河南省國企困局的根本原因還是改革滯后”。
2016年6月,河南省召開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并制定了一年“前哨戰”、一年“總攻戰”和一年“掃蕩戰”的攻堅時間表和路線圖。
兩個月后,時任安鋼集團董事長的李濤調任河南省政府國資委,李利劍繼任安鋼集團董事長。此時,安鋼集團局面已經企穩,并適時展開了“綠色”轉型發展,累計投入百億元,一舉成為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桿企業。
當年10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國企改革從工業企業轉向全部企業。立足于河南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河南探索形成了“先脫困、后引資、再治理”的改革路徑,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處置僵尸企業和化解過剩產能成為急需啃下的三塊硬骨頭。
在“前哨戰”階段,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成為重點。得益于中央支持及地方政府主動承接,2017年6月,河南省率先完成百萬職工家屬大移交工作,比國家要求時間提前了一年半。
在“總攻戰”階段,處置“僵尸企業”成為“牛鼻子”。到2018年10月份,河南省完成“僵尸企業”處置1124家,超額完成千家目標,盤活了閑置低效資產219.2億元,化解經營性債務245.8億元,保障了企業職工權益,破除了企業體制障礙,實現了一舉多得的綜合效應。
資產瘦身的同時,河南國企的管理瘦身也同步展開,管理層級別原則上壓縮到三級以內,并同時壓減法人單位總數。到2019年底,全省共壓減三級以下企業法人單位492家,其中河南能源集團就完成97戶壓減任務,并構建了三級扁平化管控架構。
在混改方面,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管企業二級及以下企業混改比例已達到65%,其中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旗下70%以上的企業已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收入、利潤比重占全集團的90%左右。
隨著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迅速落地,河南省國企的市場競爭力迅速回升,鄭煤機、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等省管企業改革經驗叫響全國。
在甩掉拖累點、止住失血點后,河南國企質效明顯提升。2018年,26家省管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42.7億元,同比增長10.4%,“三煤一鋼”全部實現盈利,其中安鋼集團凈利潤超20億元,創歷史新高。2019年,河南省市兩級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704.4億元,同比增長9.9%;實現利潤238.2億元,同比增長4.3%。
省管企業利潤創歷史最好水平
2020年5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善國資監管機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
根據相關部署,到2021年12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的目標任務要順利完成。
202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年內,“河南省將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探索設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重點在省屬企業二、三級層面培育一批優質混改企業”,同時要“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推動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久后,河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印發,河南國企全面深化改革步入快車道。
記者注意到,河南省以實施“沖A百日攻堅行動”為抓手,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跑出“加速度”,常規任務全面完成,重點難點集中突破,整體進度穩步超車。
2021年12月,河南省委宣傳部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政府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劉孟連表示,河南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力跑出“加速度”,截至11月底已完成總進度的91%,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專項改革方面,7戶“雙百企業”全部完成既定改革任務,鄭煤機和中原環保被評為A級“雙百企業”。洛軸集團被評為“科改示范行動”標桿企業。
與此同時,改革紅利疊加市場機遇,河南省管企業利潤總額、營收利潤率首次實現“兩個翻番”,創歷史最好水平。2021年,河南省管企業實現利潤263.4億元、凈利潤18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4%和349.4%。
當年,1546班中歐班列(鄭州)從河南開出,綜合指標居全國第一方陣。鄭州機場年貨郵吞吐量首破70萬噸,居全球貨運機場40強,盧森堡貨航鄭州航線成為河南省國際航空貨運主力軍。
持續完善國企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持續完善國企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貫穿國企改革的整個過程,也是河南國資改革的重要方面。
20世紀90年代,鄭煤機一度陷入困境,在陸續啟動“干部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后,企業發展態勢迅速扭轉并快速壯大,并朝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邁進。
2018年3月,鄭煤機完成了中層干部換屆競聘工作,干部流動率達51.7%,新進入中層崗位的年輕干部26人、占比43.3%。
2020年,在此前持續推進國企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基礎上,河南省決定在全省推廣“鄭煤機經驗”,在改人、改薪、改制、改評、改組上集結發力,力爭市場化機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開“國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門”。
與此同時,安鋼集團對中層管理人員實施“能上能下、能下能上”考核淘汰和重新公開競聘上崗,河南能源集團對1587名經營管理人員和6家煤業子企業班子成員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在子企業探索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和項目跟投。
劉孟連介紹,到2021年底,河南省管一級企業已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人數占比超過七成,96%以上的企業對所屬子企業經理層成員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壓艙石能力逐步增強
進入2021年下半年,原來分屬各廳局單位的經營類省屬工商類國企,已基本統一為省政府國資委監管,此前“九龍治水”的局面走向終結。
進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年,河南國資戰略重組有序展開。
2021年底,作為河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戰略重組的重頭戲,河南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將致力于構建“米+井+多聯”高速鐵路網,實現與全國主要經濟區域的高標準快速通達。
今年3月,河南交投集團、豫信電科集團、中豫國際港務集團、中豫建設投資集團、河南文旅投資集團和中豫信增六家企業集中掛牌,河南在交通、數字經濟、對外開放、大建工、文旅投資、信用增進等領域迎來旗艦勁旅。在此前后,河南省內各地的市管企業組建也有序展開。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圍繞河南省發展戰略,河南通過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四個一批”方式,完成14家企業組建和3家企業退出。
今年4月份,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全國各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成情況,河南國資改革成功晉升國家“A級”,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劉孟連表示,河南企業在省管企業戰略重組、企業領導人管理、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河南能源改革重生、河南資產市場化改革等一批新的改革經驗叫響全國,實現“整體領先、個體出彩”。
隨著國企三年改革深入推進,河南省管企業也站上了新的發展起點,并向更高目標邁進:按現行口徑資產總規模達10萬億元以上,其中省管企業達5萬億元以上;力爭創造若干家世界一流企業,打造10家以上具備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基礎保障骨干企業。
上述觀察人士表示,如果這些目標順利實現,河南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將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戰略支撐作用也將明顯增強。(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 文 朱哲 攝影)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