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有市民向大河報“有事兒就找鄰妹妹”平臺反映,鄭州高新區須水河濱河公園的湖里,近期不知為何頻繁出現死魚,市民懷疑“是不是水質被污染了?”市民表示,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查找出湖水異常原因,早日處理。
市民尚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家就在須水河濱河公園附近,平時經常來此散步鍛煉身體。8月24日,自己在湖邊散步時突然發現,湖水顏色發綠,水面上漂浮著不少死魚,大的有三四斤重,靠近岸邊的位置,還有大量藻類漂浮物。尚先生擔憂水質被污染,懷疑是不是有人偷偷排污導致的。
尚先生將情況反映給了鄭州高新區環保局。高新區環保安監局綜合執法大隊回復稱,經高新區環保局多次現場走訪,沿河排查,未發現污水排入河流、未發現水面油質物質。在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須水河蓮花街橋、金盞街橋、楓香街橋三個斷面水質進行了取樣化驗,檢測結果顯示水質基本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未發現明顯水質異常情況。
回復稱,高新區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充足,配套市政管網完善,該區域排放污水的工業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齊全,運行穩定,污水在線監控設備實時監控污水排放情況,確保達標后經市政污水管網排放至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因鄭州市常年降水量偏少,如果長時間不下雨,須水河幾乎無天然徑流,對河流水質會造成不利影響。
9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鄭州市高新區須水河濱河公園金盞街附近,沿著河東岸走,在岸邊發現多條已經死亡的魚。據附近環衛工介紹,近期湖里確實不少死魚出現,已經持續半個多月,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工作人員乘船清理,目前死魚情況已有所好轉。
記者聯系到鄭州市高新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注意到了河道頻繁出現死魚的情況,并對金盞街西北角河道東岸、楓香街橋下的水域進行了水質檢測,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工作人員稱,8月份由于防汛要求,河道水位較低,加上高溫天氣,可能耗氧量高,造成了魚群死亡,隨后將邀請專家進行進一步調研。
9月7日下午,鄭州市高新區農業農村局邀請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水產養殖學專業副教授齊子鑫一同前往須水河濱河公園實地查看。齊子鑫判斷,須水河濱河公園河道頻現死魚是病原菌、前期天氣炎熱、以及藍藻泛濫多種原因導致。
“現在魚死亡始終是零零星星,沒有大的暴發,水質的化學指標分析比對,基本符合國家漁業標準、地表水質的標準,藍藻已基本消退,水質上的問題不是主要原因”齊子鑫說。
齊子鑫認為,此前鄭州的高溫天氣可能對水質有一定影響,且每逢夏秋之交,溫度在20~25度之間,是魚類病原菌繁殖最旺的季節,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多發期,當前節點在魚塘管理中叫“白露瘟”。由于病菌或寄生蟲病多發,魚又來自于自然水域,沒有人工管理,魚受病原菌的侵襲概率增加,又因為河道是流動水,不在此區域的魚就不受感染,因此魚類死亡呈現零星狀。
“隨著氣溫逐漸的下降,加上這里水域是微流動水,死魚情況慢慢就會消退”齊子鑫表示,除病原菌外,夏天湖面出現大面積藻類,也會導致魚群死亡。藍藻和裸藻,兩種都呈現藍綠色,尤其以藍藻危害大,其具有毒素,藍藻死亡后,細胞破裂毒素釋放出來,會把魚毒害。
“現水面情況良好,藍藻也已經沒有了,再結合天氣,死魚問題也會逐漸減少,也可以施用一些安全無刺激的漁用顆粒底質的改良劑會更好”齊子鑫說。(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楊光)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