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肉牛奶牛產業高質量發展,9月8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十條措施》。
具體包括:
一、明確產業發展目標
兩牛產業發展要聚焦秸稈變肉換奶、增加農民收入、消費結構升級,將發展肉牛奶牛產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要堅持農牧循環、規模養殖、龍頭帶動、鏈式發展、聯農帶農的基本原則。要通過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力爭到2025年,全市牛飼養量達到10萬頭,奶類產量穩定在10萬噸以上,牛肉產量穩定在1萬噸以上,肉牛奶牛一產產值達到20億元。
二、建強良種繁育體系
支持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種公牛站發展。落實好省級財政扶持政策,對核心育種場開展生產性能測定,按照每頭肉用種牛不高于1000元、乳用種牛不高于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種公牛站開展后裔測定,按照每頭肉用種公牛不高于6萬元、乳用種公牛不高于1.2萬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進口肉牛、奶牛育種胚胎按照每枚分別不高于3000元、5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支持開展肉牛奶牛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基因組測序等育種基礎性工作,爭取省級肉牛生產性能測定與遺傳評估實驗室在鄭州市建立。加快高產奶牛核心群組建,對規模奶牛場繁育符合條件的母犢,省級按照每頭不高于8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力爭到2025年,鄭州市國家級核心育種場達到2家以上。
三、抓好標準化規模養殖
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嚴格落實省級財政扶持政策,對新建標準化畜位肉牛500個、奶牛300個以上的養殖場,按照每個畜位分別不高于1000元、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單場補貼不高于2000萬元。對新建標準化畜位肉牛200—499個、奶牛200—299個以內的養殖場,市級財政按照每個畜位分別不高于1000元、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路徑,大力推廣“村集體建場、經營主體租賃”等發展模式,引導養牛“退村進場”。實施好奶畜中小牧場升級改造項目,推進養殖標準化。力爭到2025年,肉牛、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35%、90%。
四、培優做強龍頭企業
持續開展國家級休閑觀光牧場創建,鼓勵規模養殖場開展養加銷一體化經營,支持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在鄭州市布局。挖掘本土龍頭企業潛力,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肉牛奶業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引導企業改制升級,聚焦主業做精做強,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掛牌。力爭到2025年,乳品企業奶源自給率達到55%,市級以上肉牛奶牛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家以上,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實現零的突破。
五、支持秸稈飼料化利用
嚴格落實省級財政扶持補貼政策,實施糧改飼試點項目,對經營主體收貯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按照每噸不高于6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新增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苜蓿種植基地,每畝給予一次性補貼不高于800元;對新增雜交構樹種植基地,每畝給予一次性補貼800元。強化種養結合示范引領,鼓勵大型規模養殖場自建優質飼草基地。力爭到2025年,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30%以上,全市優質飼草發展到3萬畝。
六、推進兩牛產業綠色發展
推進種養結合,鼓勵養殖場通過土地流轉、簽訂協議等方式,就地就近消納糞污。引導養殖場建設糞污處理利用配套設施,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田、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模式,將符合條件的肉牛奶牛養殖糞污處理利用優先納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等項目支持范圍。支持肉牛奶牛養殖場建設“美麗牧場”。
七、加強動物疫病防控
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持續強化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結核病和牛結節性皮膚病等動物疫病防控。支持開展國家級、省級“兩病”(布魯氏菌病、結核病)凈化場、凈化示范區、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創建,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逐步制定完善病死牛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實施奶源質量提升行動,把好奶制品源頭關,市級行業主管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全市范圍內奶牛養殖場生產交售的生鮮乳進行抽檢檢測。
八、保障兩牛產業發展用地
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與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進行銜接,引導肉牛奶牛產業屠宰、加工項目在縣域內統籌布局,向產業園區集聚。經批準可利用一般耕地、未利用地及低效閑置集體建設用地發展肉牛奶牛養殖設施。
九、強化兩牛產業財政支持
市縣兩級要統籌農業生產發展、動物防疫補助等涉農資金,優化支出結構,綜合運用補貼、擔保、貼息等方式,加大肉牛奶牛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圍繞脫貧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脫貧人口(含監測幫扶人口)穩定增收,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進產業加快發展。市級分配銜接資金時,把發展肉牛奶牛產業愿望強烈、規劃清晰,尤其是儲備了優質項目的區縣(市),作為政策性因素之一予以支持。市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聚焦肉牛奶牛產業,創新信貸擔保產品,將擔保費率下調至1%以下。落實兩牛保險相關政策,將肉牛養殖納入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范圍,每頭肉牛保險金額6000元,保險費率5%。
十、嚴格落實責任加強組織保障
各級政府要將兩牛產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資金投入,實行項目化管理,確保高質量完成發展目標。區縣(市)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和財政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兩牛項目的日常監督檢查,及時協調解決矛盾困難,及時組織項目工程驗收,及時足額撥付資金,確保項目盡早發揮效益。市級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和財政等相關部門要采取自行組織或委托第三方機構等方式,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項目開展實地復核工作,并將復核情況作為分配資金的重要依據。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9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