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位于祖國最北邊陲的大興安嶺美麗而獨特,進入秋季,大山森林顯現千般顏色,宛若打翻的調色盤。
中國的最北方有條著名的山脈,叫大興安嶺。大興安嶺是我生命的搖籃,但直到中年離開它后才開始不斷深入地抵近,拉開距離再走近后,發現高高的大興安嶺那么北,那么美,那么雄渾,那么壯麗。它自帶光芒,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去過大興安嶺漠河找北的朋友,多數人都去過龍江第一灣,站在江灣邊高聳的觀景臺上,眼前的黑龍江水如同一個巨大的句號,無比圓潤灑脫地畫在了中國北疆。其實這只是黑龍江漠河段“一灣三島”中的一個島,叫金環島,還有一個與之并列的銀環島。黑龍江蜿蜒流淌之間靠近俄羅斯的島嶼,叫北極島,也是中國最北的島嶼。
北極島是一片保持著原始狀態未開發的被黑龍江江水環繞的森林之島,面積2170公頃,島上森林茂密,主要的樹種有樟子松、落葉松、黑樺、白樺、楊樹等。我曾在春、夏、秋三季走進過北極島,春天興安杜鵑將這片純凈的土地染得嫣紅;夏日這里滿眼的碧綠,最喜歡初夏時那初嫩的綠色生機;秋天是最迷人最美的季節,整個世界都變得金黃,坐在白樺林里,走在落滿金色葉子的小路上,有種童話般的夢幻感。
聚仙山被稱為“興安大魔界”。站在聚仙山頂,眼前一望無際、橫七豎八、縱橫交錯,在陽光下泛著暗灰色光芒的殘樹,把我驚呆了。回來翻看整理這些圖片時,我的鼻子仍在發酸,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大火帶給生命的疼痛。這讓我想起了在漠河“五·六”火災紀念館看到的那些被大火吞噬的生命,被烈焰烤成麻花狀的扭曲的鐵軌。聚仙山,是一座森林“硬漢”泣血的森林火災遺址。
聚仙山位于圖強林業局潮滿林場施業區,海拔1210米。2010年6月,來自內蒙古滿歸林業局的一場突如其來的過境山火,將這座資源富足的聚仙山上500公頃的偃松與落葉松化為烏有。
從空中俯瞰,火災過后的聚仙山猶如林海中一座灰色的孤島。過火后的偃松全部匍匐在地,仿佛在跪拜,又似乎在哭訴哀泣;而那佇立的落葉松,雖然生命已逝,卻依然挺立在山中。一伏一立的蔓延,形成了一幅這世間難得一見的樹殤奇觀。這片火災遺址是名副其實的“興安大魔界”。
坐在這片殘林斷枝間,盡管天很藍,風很柔,但殘樹遍地、滿目瘡痍的情景,好似在我眼前拉開了風卷漫天大火的幕布,樹木撕心裂肺的哭嚎聲猶在耳畔。2010年6月發生的那場驚心動魄的“虐殺”,讓遍體鱗傷、殘跡斑斑、扭曲在地的樹木,無言地述說了一場大自然的激戰,它們用倒下的身軀,向世人展示保護自然的意義所在。(趙天華 文/攝)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