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峽:
“閑田”變“忙田”多掙一季錢
(相關資料圖)
河南省西峽縣丁河鎮茶峪村的瓜蔞基地枝繁葉茂,青翠欲滴。綠色的樹、綠色的果,給人送來絲絲清涼。
在瓜蔞地邊,茶峪村監委會主任兼果林技術員趙國富介紹,“我們村幾乎家家都種有十幾畝獼猴桃,以往的獼猴桃地時間長的能管二十幾年,短的十來年地力就不足了,再加上受汛季影響,土地種出來的果實稀、產量低,根本沒法持續種。從前年開始,俺們研究怎么能把閑置土地用起來,讓老百姓把土地搞‘活’,把錢包搞‘鼓’!”
趙國富回憶,2019年初,村里幾個果林技術員一起商量怎么盤活這部分土地,村民小組長王長生的一句話點醒眾人,“土地不能閑著啊,要不種瓜蔞試試看!我從2015年起種了四年,效果蠻好,果實能賣錢,還能改良田地,一舉兩得!”于是,他們幾人在自家田里試驗了一年,都覺得不錯,從2020年開始向群眾宣傳種瓜蔞的好處。
“閑田”變“忙田”,多掙一季錢。群眾看到小小瓜蔞有如此妙用,收益不比獼猴桃差,就把自己手里前幾年閑下來的小部分獼猴桃地迅速用了起來,種上瓜蔞,每年果實成熟后通過村里幾家合作社賣往外地,有錢賺還蓄養了地力。
58歲的村民孫天保開著三輪車到自家地里干活,他下車后開心地說:“我去年試著種了兩畝多的瓜蔞,賺有七八千元錢。今年其他村民看我種得不錯,也在自家閑置獼猴桃地里種上瓜蔞,收益一年比一年好,過兩年土地肥了,我們再種回獼猴桃。土地是爹,勞動是媽,勤勞致富有錢花!”孫天保哼著小曲,扛起鋤頭開始在田里清理雜草。
“第一年每畝瓜蔞地可收入近3000元,第二年開始每畝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3到5年的種植周期一過,土地改良完成,再種植上獼猴桃,田肥果美產量高,真正做到了養地增收‘兩不誤’。”丁河鎮副鎮長安超介紹。
西峽縣科學盤活閑置資源,拓展土地發展空間,拆除田間舊房屋舊建筑,將荒地重新開發利用。同時整合未承包到戶的土地、林地、“四荒”“四邊”資源、勞動力資源、旅游文化資源等,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形成資源迭加效應,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源頭活水”,為鄉村振興開辟綠色路徑。
陳思遠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帥杰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6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