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這場大地震陸地有感范圍約217萬平方公里,位于華北平原的河南也有明顯震感。
如今,地震災害預防已成為防震減災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始終堅持“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結實,公眾搞明白”的原則,努力做到從根源上防范、降低震害風險。今天就跟隨記者的視角,來了解我省正在開展的“摸清地下”的重點工程——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
對我省地震構造進行全方位“體檢”
摸清我省地震災害風險底數
地震的發生與地震構造活動密切相關,特別是破壞性地震,往往是斷裂活動的結果。在河南省內,地震構造環境復雜,分布著太行山前斷裂帶、聊蘭斷裂帶等一系列活動構造。歷史上,河南曾發生5級以上地震30次、6級以上地震5次、6.5級地震2次,鄰省多次發生歷史強震,也給我省造成巨大損失。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覆蓋層較厚,造成我省境內隱伏斷裂不清,地下有無斷裂、有多少地震構造帶、有沒有地震危險性……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詳細探測確認。為摸清地震災害風險底數,我省從2018年起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工程項目。
地震構造探查,就是利用物探、鉆探、探槽、遙感等方法,對我省地震構造進行全方位“體檢”。河南省地震局震防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張揚打比方道,地震構造探查就像給地球做“CT”一樣,透視地下空間地質結構,實現地質構造“地下清楚”,“檢查”出活動斷裂帶精確位置,為避開地震災害風險源提供可靠依據。
張揚介紹,該項目任務包括對40條主要斷裂開展定位與活動性探測,開展全省深部地球物理環境探查,綜合斷裂活動性和深部特征,分析深淺構造關系,綜合評價地震危險性。通過項目實施,為新建擴建城市重要建筑設施、生命線工程和重大(重要)工程選址及抗震設防提供參考依據。
進展:我省已初步實現“透明河南”
張揚介紹,截至目前,上述項目實施團隊已經完成了全省27條主要斷裂空間定位和活動性鑒定的全覆蓋探查。
幾年間,我省已完成分析處理石油、煤田人工地震資料7萬余公里,新實施淺層地震600余公里、鉆孔聯合剖面探測1.4萬米,系統建立了河南省第四紀地層標準序列。此外,我省還新發現新鄉-商丘斷裂、中牟-開封斷裂、楊莊斷裂等3條活動斷裂,全面提升了區域性斷裂的探測控制精準度。
張揚說,我省開展河南省深部地球物理環境研究,實施貫穿河南省南北向深地震寬角反射/折射探測剖面550公里,完成重點地震構造區深地震反射探測剖面130公里,大地電磁測深70公里,開展全省重磁反演深部結構,利用地震臺站數據進行地震層析成像研究。通過“重、磁、電、震”綜合技術攻關,逐步探清河南省深淺部主要地震構造特征及殼內三維速度結構,初步實現了“透明河南”。
這些地震構造探查項目的實施,也為省內國際陸港鐵路、沿黃高速、黃河河道治理、高壓輸電工程、黃河文化展館等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選址依據,為新鄭機場、潢川機場、省內地鐵、燃氣管道、大中型水庫建設等重要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提供了精準基礎數據,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工程進行地震危險性評估等20余項重大工程提供服務。(大河報·豫視頻記者高鵬通訊員李亞杰)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