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許昌晨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口腔里拔牙是常見的,但你見過從鼻腔里拔牙的嗎?日前,許昌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醫生從患者的鼻腔里拔掉了一顆長在上頜竇內的異位牙。
原來,患者劉女士(化名)今年28歲,十年前就開始反復鼻塞。十年來,她藥沒少吃,鼻腔噴霧沒少用,甚至在幾年前還做了治療鼻炎的手術,可鼻塞的癥狀越來越嚴重。
經過多方打聽,劉女士決定到許昌市人民醫院就診。CT檢查的結果讓劉女士大吃一驚:她長期反復鼻塞,不是因為鼻炎、鼻竇炎,而是因為在她左側的上頜竇內有一囊性腫物,腫物內見高密度影,外觀與密度與牙齒相似,形成牙源性上頜竇囊腫,正是這個囊腫造成了她鼻塞長期反復發作。
許昌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楊豪杰告訴記者,劉女士左側牙齒因發育障礙,突入上頜竇腔內,牙槽骨中的未萌出牙刺激造釉細胞分泌,進而形成囊腫,牙釉質被包圍在囊內。因該患者患病時間較長,鼻腔內側壁受壓向內移位,進而產生鼻塞癥狀。
楊豪杰詳細地向劉女士解釋了病況,并建議她盡早進行手術治療,消除牙源性上頜竇囊腫,避免囊腫進一步發展,上侵眼睛,下侵硬腭。劉女士接受了他的建議。
“傳統經口手術也可以處理,但傳統手術方式需要經口切開唇齦溝黏膜,剔除上頜竇前壁面部肌肉組織,創傷大,出血相對較多,還有面部神經損傷導致術后面部麻木感等不適。”楊豪杰說,鑒于該牙齒特殊位置,傳統經口拔牙難度大,角度刁鉆,盲目手術可能導致創傷大、出血多,切口小、出血少、愈合快、并發性小的鼻內鏡下手術治療成為治療的首選方案。
術中,楊豪杰與團隊密切合作,在內鏡下小心將異位牙與周圍組織剝離開來,并將囊腫進行手術開放引流,完整拔除異位牙,盡可能地保障術中安全、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出現。病理檢查結果顯示“成釉細胞瘤”,良性腫瘤。術后一周,該患者順利出院。
楊豪杰告訴記者,鼻塞可能由多種原因引發,如遇冷空氣、強烈氣味等會引起鼻塞,鼻腔外側的軟組織水腫、肥厚也可引起鼻塞,一些變態反應如過敏性鼻炎等也會引起鼻塞。此外,某些鼻塞還可能是由腫瘤引起的。
劉女士的情況就是因腫瘤引起的鼻塞。楊豪杰提醒,像劉女士這種牙齒異位造成牙源性上頜竇囊腫的情況極為罕見,但如果長期出現鼻塞或鼻涕中帶血等情況,不要自行購藥治療,要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
“尤其對于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對治愈率和遠期療效至關重要。盲目用藥可能會耽誤治療。”楊豪杰強調。(記者 張煒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