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洛陽網】
【資料圖】
16日上午,由龍門石窟研究院、云岡研究院、洛陽日報報業集團掌上洛陽客戶端、在洛陽聯合推出的“云上龍門牽手云岡”大型直播活動的第八場直播節目,在龍門石窟皇甫公窟舉行。
在龍門石窟研究院歷史人文研究中心任鳳霞帶領網友一同探索北魏顯貴皇甫度發愿窟的秘密與精美的造像藝術魅力。
紀年明確 形制創新 對龍門北魏洞窟斷代具有重要作用
皇甫公窟位于龍門西山南端山崖中部,其由北魏胡太后(宣武帝的皇后、孝明帝之母)的舅父——皇甫度出資營建,是一個經過統一的規劃、一次完工、保存完好并且有明確紀年的北魏皇室貴族窟。
“皇甫公窟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一直是被稱為‘石窟寺’。”任鳳霞解釋,之前考古工作者認為北魏正史《魏書·釋老志》中記載的“石窟寺”指的是皇甫公窟,后來經過考證發現,皇甫公窟窟外南側的“造像碑”碑首上記載的“太尉公皇甫公石窟碑”才應是它的名字。
皇甫公窟窟檐鑿有仿木結構建筑形式的屋頂雕飾。任鳳霞說,這種仿木結構屋形窟檐再現了當時北魏時期的古建筑樣式,為研究中國古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實物資料。
皇甫公窟是龍門石窟中北魏紀年的典型洞窟,有明確的營造時間。窟門外南側的造像題記表面風化剝蝕已較為嚴重,字跡多模糊不清,但碑文中記載的“大魏孝昌三年歲次丁未九月十九日(即公元527年)”為確定洞窟年代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碑文中的明確紀年在龍門北魏洞窟的分期斷代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任鳳霞說。
“龍門北魏洞窟新的三壁三龕式形制開創于皇甫公窟。”任鳳霞說,窟內正壁設高壇,左右兩壁各雕刻一大龕,形成三壁三龕式的格局,是龍門北魏這一階段出現的新布局形式,具有開創性。這種形制被后世營造洞窟所繼承,如在鞏義石窟寺、南北響堂山石窟等,皆可看到這種形制。
[1]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