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源:鄭州廣播電視報】
近日,看到幾則高考狀元夫妻逸聞。央視主持勞春燕與丈夫裘正義,都是優秀新聞工作者,也都是當年高考狀元。湖南株洲2006年文科狀元王忻、理科狀元彭飛,經過數年愛情長跑,終成眷侶。湖南省醴陵2000年高考理科狀元與2003年高考文科狀元喜結良緣。網友們紛紛評論說,這就叫強強結合,將來生下的后代一定會繼承良好基因,成為新的狀元。
愿望很美好,也有遺傳理論基礎支持,但現實未必會那么如意。中國科舉史上,有名有姓的狀元七百多個,父子狀元只有九對,所占比例很小,可見這遺傳基因也并沒有那么大的力量。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時期的梁灝、梁固父子,《三字經》里說“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據說這里還有宋太祖的照顧因素。而其他狀元就沒有這么好運氣了。唐代狀元王維,多才多藝,科舉也是獨占鰲頭,兒子卻沒有功名。南宋狀元張孝祥,詩詞、書法、為官都很有成就,孩子卻少才華,也無功名。王陽明的父親是明代狀元,他自己中了個進士,算是不錯的。楊慎也是明代狀元,五個兒子有一個中了進士,也聊以自慰。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打地洞。這世界上,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有,老子英雄兒混蛋的也不少。因為,人最容易遺傳的是外貌、身高、胖瘦、性格,還有各種令人頭疼的遺傳病,最不容易遺傳的是智慧與才華還有品德。孔孟老莊、希臘三杰、黑格爾、康德、愛因斯坦,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惜乎子女沒一個繼承的,都是普通人。屈原、曹植、李白、蘇東坡、徐渭,個個才華橫溢,才高八斗,然其后人都是默默無聞的常人。
也有人對此十分清醒。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收到大美女舞蹈家鄧肯的求愛信:“我有第一美麗的身體,你有第一聰明的腦子,我們生一個孩子,再理想不過了。”蕭伯納幽默地回信說:“如果小孩兒生下來,身體像我,而腦子像你,那不就糟了嗎?”不開玩笑的,遺傳基因有時就是這么不給力,雄才大略的劉備生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精明強干的司馬炎養出了一個“何不思肉糜”的晉惠帝,讓你哭都沒地方哭,找誰說理去?
從常理來說,高考狀元夫妻生下的后代可能有三種結局:一是聰明過人,天賦異稟,將來也能考個狀元、探花之類;二是,資質平常,不溫不火,有文憑也有工作,一般人物而已;三是,愚笨不堪,不求上進,不成器,最終一事無成。子女究竟會成為哪種人,要受很多因素制約,遺傳、環境、機遇、個人努力等,這事還真不好說。所以,不必過分炒作狀元夫妻的逸聞,夸大遺傳基因的作用,也不必把父母出身看得太重,還是多強調一下如何拼搏奮斗,知識改變命運,可能會更積極,也更陽光。兩千多年前的陳勝就喊出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進化了這么多年,我們總不能連他都不如吧?
編輯:王玥
來源:鄭州廣播電視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5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