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康縣融媒體中心】
人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太康縣的李慧敏十年如一日堅持種黃瓜,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使一棵棵黃瓜苗變成了“搖錢樹”。
7月4日,在太康縣毛莊鎮王隆集白云蔬菜種植合作社,李慧敏和她的丈夫正在溫室大棚內打理黃瓜。瓜棚內,黃瓜秧錯落有致,一根根嫩綠色的黃瓜散發陣陣清香,顯得格外誘人。
(資料圖)
“我這個大棚種植的是黃瓜,這是去年八月份定植的,定植了兩個月,基本上可以采摘黃瓜了,采摘一年一次,一天基本能采摘1000斤左右,一年一畝地能收入七八萬塊錢。”太康縣白云蔬菜種植合作社種植戶李慧敏告訴記者。
李慧敏是如何做到一次栽培,全年收益的?她總結出了9個字,“掐須、落秧、盤頭、打叉子”。掐須,是把多余的須掐掉,不讓瓜秧亂爬;落秧,把長長的瓜秧往下放,一般放到與肩同高的位置,便于管理和采摘黃瓜;盤頭,是把落下的瓜秧用繩子順時針纏好,一般纏2-3圈,防止下滑;打叉子,只留一個秧苗,多余的叉頭全部掐掉,以免影響黃瓜生長。李慧敏展示了落下的瓜秧,盤根錯節,枝繁葉茂,足足七八米長。
“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延長黃瓜周期,減少投資。以后,我想辦個培訓班,免費教大家學習黃瓜、番茄的栽培技術,幫助更多的人增收致富。”太康縣白云蔬菜種植合作社種植戶李慧敏說。
太康縣白云蔬菜種植合作社占地1200余畝,有溫室大棚30座、弓子大棚200個。李慧敏家有三個溫室大棚,占地6畝,他們的無公害黃瓜、番茄、豆角等蔬菜是當地各大超市的搶手貨,每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成為當地依靠種菜走上致富的典范。
全媒體記者 張軍 段莎莎
編輯 張二鳳
審核:楊亞利 監制:李大鵬總監制:楊傳俊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
頭條 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