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6月12日,浚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方迎來豐收。針對晚播小麥,浚縣積極開展“科技壯苗”專項行動,為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袁國強攝
6月11日,浚縣衛溪街道種糧大戶周位起站在田埂上,望著自己流轉的3000畝地里,收割機在麥浪中穿梭,金黃飽滿的麥粒裝上一輛輛卡車,他懸了大半年的心終于放下了。
“顆粒歸倉、豐收在手,是每個種糧人最大的期盼和喜悅。”周位起給記者算了一筆豐收賬,今年一畝地能打1300斤小麥,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刨除所有成本,收入不遜于往年。
周位起的3000畝麥田位于浚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方核心區域,也是去年特大洪澇災害中受損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小麥因汛情晚播了一個多月,其產量牽掛人心。
“我們選用了適宜晚播的小麥品種,但冬季麥苗長勢較弱,好在政府聘請河南農業大學的教授為我們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并通過專業化的統防統治防治病蟲害,促使弱苗轉壯,能有現在的產量實屬不易。”周位起感慨。
同是種糧大戶的浚縣財森糧食高產合作社負責人付太華也有著同樣的感受。他告訴記者,為增加小麥產量,他們采取“以密保晚”的措施,將每畝地30斤種子的播種量增加到50斤,并通過整理土地、調整品種、定量調節水分等辦法來保證小麥的播種和生長。
豐收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支撐。據介紹,去年,鶴壁市共種植冬小麥135萬畝,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該市緊抓農時,積極籌措4.77億元財政資金,聚焦糧食生產關鍵環節,全力保障夏糧豐產豐收。
經過大半年的精心呵護,浚縣103萬畝小麥終于迎來豐收時刻。截至當日,浚縣收獲小麥83萬余畝,占麥播面積的81%,夏糧正從“豐收在望”到“豐收在手”。
【資料圖】
責任編輯:張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