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丘網_商丘要聞】
6月7日,虞城縣界溝鎮王橋村種糧大戶路景信喜獲豐收。 本報融媒體記者 劉建讜 攝
六月的豫東平原,微風吹來,田野里掀起金黃色的麥浪。眼望著隨風飄蕩的麥浪,虞城縣界溝鎮王橋村種糧大戶路景信的心也隨著麥浪舒展蕩漾。
“種田種到今天,現在是最好的時光。”6月7日,路景信看著麥田高興地說。土地流轉使得原本只種著幾畝地的路景信實現了土地規模化種植,他承包了村里的400多畝地種糧食,如今成了種糧大戶。
前些年,路景信種著五六畝地,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靠著積攢下的錢,他先后投資近15萬元購買了拖拉機、收割機等現代化耕作機械,又依靠國家農機補貼優惠政策購進了免耕播種機。農忙時節,除了忙活自家地里的活,路景信還通過給別人家幫忙掙點機械費。時間久了,他就尋思著如何才能靠勤勞走上富裕的道路。看到村里的一些農戶家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掙錢,只剩下婦女干活,使得土地達不到應有的產出效益,他想到如果將這一部分土地承包下來,發展規模化種植,不僅自己能夠多掙點錢,而且還能解決這些在外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于是他就與全家人商量承包村里的400多畝土地,進行糧食規模化種植。
現在,路景信成了合作社的負責人。合作社統一采購良種和無公害農藥,實行大規模、集約化管理,成本每畝地可節約100元。路景信說:“這400畝土地的播種作業,原先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現在三四天就能完成,節水、節肥、省工、省力,再算上國家的各種惠農政策,400畝地最少可節約兩三萬元。”一年下來,路景信的400多畝土地年收益有30萬元。
“糧食種多少都會有人收,根本不愁賣。”路景信一直堅持種小麥,因為在他看來,種小麥是“穩賺”的生意。即使像去年受災的年景,靠著政府補貼,農民依然沒有虧本。
“目前來看,肯定有錢賺。”路景信高興地算了一筆賬:去年河南省小麥最低糧食收購保護價為每斤1.13元,并享受政府補貼,按平均畝產500公斤、每畝成本800元錢計算,他種一畝地至少能賺350多元。
“中央非常重視糧食生產,這些年,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種糧食給補貼,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路景信高興地說,他在400畝土地里收獲了喜悅。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6-06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