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等六部門出臺了《關于遴選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拓寬課后服務渠道。《意見》將于7月1日起施行。
浙江規定托管服務可采取“基本服務+拓展服務”的模式。拓展服務指學校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等項目的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供學生自主選擇參加。
目前,學生參加學校課后服務的比例較高,學校現有的音體美等教師無法滿足拓展性課程的需求,拓展性課程師資缺口較大,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負擔較重。引進專業的機構參與課后服務,可進一步拓寬課后服務渠道,滿足學生發展興趣特長需要,并可有效解決課后服務師資短缺問題,進一步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意見》的適用范圍
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的遴選、日常管理、動態調整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指導意見。
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等非學科類專業組織團體(包括學會、協會等)參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的,參照本指導意見。
參與學校課后服務,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辦學資質
非學科機構須對應符合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主管部門的準入標準,并持有屬地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或民政部門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
從業人員資質
符合《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對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培訓課程
符合《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和非學科類項目鑒別指引》中對非學科類培訓項目的基本要求。
信譽實力
辦學資金穩定,無違規使用資金、抽逃資金、拖欠教職工工資等情形;辦學行為規范,沒有被查實有違規辦學、沒有被主管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通報批評或行政處罰等情形。
那么,遴選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區域遴選非學科機構
“白名單”基本程序
發布遴選通告
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屬地主管部門聯合教育行政部門向社會發布遴選非學科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通告。各地要從學校課后服務的質量保障與需要出發設置準入條件,不設置無關或過高的條件;不設置“白名單”數量限制,凡是符合條件的均可進入“白名單”。
機構自主申報
符合資質的非學科機構均可向屬地主管部門自主申報,機構可在通告基本要求之外提供更多符合遴選需求的支撐材料。
組織專家評審
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屬地主管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行業專家、教育專家參與評審。
公示擬入圍機構
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屬地主管部門將擬入圍的非學科機構及項目在互聯網平臺上予以公示。
公布“白名單”
經公示無異議的非學機構進入“白名單”。科技、文旅、體育等屬地主管部門須聯合教育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白名單”。教育行政部門同時向義務教育學校發布“白名單”。
學校招選非學科類
校外培訓項目基本程序
發布招選通告
由學校負責在本學校及屬地教育局的平臺上發布招選通告。
開展項目申報
列入區域“白名單”的非學科機構,對照學校招選基本條件,可自主向學校申報。
組織展示評議
學校通知申報的非學科機構進行項目集中展示。評議一般采用投票方式,投票規則及贊成票的具體門檻比例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設定并在招選通告中載明,贊成票的門檻比例一般不得低于70%,沒有達到贊成票門檻比例的項目不得引入校園。
公布入圍項目
在通過贊成票門檻比例的項目中,經學校集體研究,最終確定擬入圍項目。學校對擬入圍非學科機構及項目予以公示。
簽訂服務合同
學校與入圍的非學科機構簽訂課后服務合同。首次招選的項目一般簽訂1年期合同。如果師生、家長對培訓項目滿意度比較高(滿意度門檻比例由各地明確),可續簽1次合同,續簽合同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續簽合同期滿后須重新招選。簽訂的合同須報屬地教育行政部門等備案。
對引進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項目需要加強日常管理,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六方面:
項目管理
學校須將選定的非學科機構、服務項目、參與人員等登記造冊。
引進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參與學校學科類教學及服務。
人員管理
參與學校課后服務的非學科機構人員必須為非學科機構的專職人員且具有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從業資格證或職業(專業)能力證明;非學科機構人員一般不超過學校課后服務參與人員總數的50%。
經費管理
引進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項目收費,可納入課后服務費范圍統一收取,也可單獨納入代收費范圍收取,但不得重復收費。參與學校課后服務的非學科機構或個人不得在合同規定之外收費,也不得委托家長代收費。
學校要將引進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項目、收費標準、資金使用情況、投訴電話等公布,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相關行政部門要依法嚴厲查處擅自設立收費項目、越權定價、超標準收費、擴大收費范圍、通過代收費獲取差價等行為。
器材管理
學校應當建立非學科機構使用本校軟硬件設施、設備登記制度。引進的服務項目若需使用學校有關器材、場地等軟硬件設施,應當在合同中載明或與學校協商解決。引進的服務項目若需學生自備器材、工具,須在學生報名參加前告知。
安全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完善課后服務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課后服務安全工作機制,把學校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延伸至課后服務時間;全面落實中小學校方責任保險、附加無過失責任保險等,學生平安保險的保障范圍覆蓋學生全部在校時間。
參與學校課后服務的非學科機構應當嚴格遵守校園安全管理(包括學生信息安全)的各項規定。
學校與非學科機構的安全管理責任應當在服務合同中做出職責劃分;對于特殊類型項目,可在服務合同文本中附加有關安全條款。
信息公開
各地教育部門及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相應的信息公開制度,及時發布區域和學校遴選非學科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的相關信息。
同時,《意見》提出各地應當建立非學科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專班,由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負責人召集。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科技、文化和旅游、體育等主管部門制定本區域遴選非學科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實施細則。各地可選擇若干區域及部分城鄉學校先行試點,優化實施方案,成熟后有序推廣。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5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3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2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21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
頭條 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