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中青校媒一項調查顯示,83.02%的受訪大學生會因收獲喜悅和內心滿足而為興趣買單。手辦、盲盒、潮玩、文創(chuàng)……這些在傳統(tǒng)消費觀念中可能不被考慮的產品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吃香。
主持人語
姚澤金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伴隨著消費主體的迭代、消費觀念的變化,以興趣為特征的消費行為開始火爆。但是,在追求“興價比”的同時,也應當保持理性,適度消費,莫忘“性價比”。“性價比”不僅僅表現(xiàn)在理性消費上,還要能夠辨析購買沖動。三名大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興趣消費現(xiàn)象進行了討論,讓我們一窺大學生的消費觀。
與追求實用和性價比的老一輩消費者不同,年輕人因為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對精神文化層次的需求也日漸增長,從而對“有趣”和“喜歡”的商品有更強的消費沖動。在物質貧瘠時代,精神文化消費是小眾行為,難以為社會大眾所享受,當下的年輕人能夠更直接地接觸興趣消費,是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成果。
部分人之所以會給興趣消費貼上“亂花錢”的標簽,主要原因是作為消費主體的年輕人,大部分是沒有經(jīng)濟來源,需要從家里支取生活費的學生群體。一些年輕人對自己的消費水平缺乏相應的認知,加之自控力不強,從而容易因為“腦子一熱”而沖動消費,并最終出現(xiàn)后悔情緒。
要引導年輕人不為“沖動”買單,首要的是引導他們認清自己的消費水平,為自己每月的精神消費份額設定紅線,在不影響正常物質生活需要的情況下,再按照設定的標準進行精神消費;在遇到可能觸碰到紅線的精神消費時反復斟酌,結合其實用屬性和精神屬性進行考量,如非確實需要,則果斷放棄。
抑制沖動消費是一場理性與感性的博弈,幾乎在一念之間便可分出勝負。這更需要年輕人對自己的消費水平有清醒和堅定的認知,在觸及紅線時冷靜沉著地斟酌,分清自己所面對的究竟是能給自己帶來實際精神享受的興趣消費,還是一時興起的沖動消費,做到為快樂付費,而不是為沖動買單。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19日第2版
【來源:中國教育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