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河南科技大學的王同學發現自己飯卡里突然多了200塊錢,而身邊也有不少同學和她有相似經歷。據悉,在4月1日,河南科技大學向全校3606名學生的校園“一卡通”中,充值共計72.12萬元作為“隱形餐補”。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不僅是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省內多所高校都在采取類似的方式,貧困學生。(4月14日 大象新聞 )
學校運用大數據,兼顧資助的公平和學生的自尊,是技術的“溫度”,也是制度的“善意”;受到資助的學生,也將會用這份溫暖和善意回饋社會。
自尊是每個人完善自己的動力,如果資助的時候沒有維護貧困生的自尊,那么他們又有什么動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以往的貧困資助制度在資助的時候,其標準是很難確定的,有一些同學家庭優越,卻憑靠手段與后門搶奪了資源,這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是極為不公平的。通過技術選擇資助對象,能夠體現資助的初衷,幫助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立的“隱形資助”制度,也體現了“精準扶貧”,使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資助,同時也尊重了貧困生的隱私。
正如亨利羅梭所說的“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就像果實上的早霜,需要我們最溫柔的呵護,才能得以保存。”“隱形資助”的方式能夠讓貧困生更有尊嚴地接受資助,有些高校通過公開演講、校園公示等的方式,不僅沒有起到資助的目的,還公開了他們的隱私,嚴重挫傷了貧困生的自尊心。如果以公開演講等“賣慘”的方式進行資助,可能使一些貧困生不愿意接受資助,這樣又怎么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呢?
“隱形資助”雖好,但別讓真貧困也“隱形”。科技在進步,現今的高校除了“一卡通”,手機移動支付也成為了主流支付方式。一些學生雖不在食堂就餐,但卻可以點外賣,因此隱形資助想要更好發揮作用,靠的不單單是“一卡通”的數據分析,與傳統的材料審核機制相結合,才更為妥當。
當物質資助滿足了學生們的需要,對自尊心的維護才是更為可貴的存在。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