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是個什么“圈”?
關鍵詞
創新圈
西安都市圈是西北地區的科技中心,區域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在3.9%左右,居全國前列;在校大學生約110萬人,科教資源豐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數量居中西部前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輻射效應和帶動效應日益顯現。
《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地位,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到2025年,西安都市圈區域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2%以上,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全面建成。到2035年,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成。
關鍵詞
產業生態圈
西安都市圈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是西北地區發展條件最好、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統籌都市圈生產力布局,強化分工協作與功能互補,加快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都市圈現代產業體系,協同構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
到2025年,西安都市圈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分工有序和協作高效的“一核、兩軸、多組團”發展空間格局。到2035年,現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在全國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大幅躍升。
關鍵詞
通勤圈
西安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將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形成“三環十二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格局;高水平建設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推進各層次運輸網絡運營銜接融合,提升都市圈通勤效率和水平。
到2025年,網絡化、多層次、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到2035年,西安都市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
關鍵詞
朋友圈
西安都市圈地處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會處,擁有西北地區唯一的自貿試驗區,中歐班列(西安)各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把協同推動更高水平改革開放作為重點任務,明確將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共建高水平開放平臺,共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并通過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等舉措,拓展區域開放合作新空間。
到2035年,西安都市圈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功能進一步強化,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歷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記者楊曉梅整理)
陜西高質量發展迎來多重利好
-完善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在西安都市圈內率先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提升西安中心城市產業創新發展能級,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高端制造、銷售服務等產業,引導一般制造業向都市圈各功能板塊轉移
-四通八達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將促進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區域資源優化整合,帶動西北地區和黃河中游地區積極融入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繼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都市圈之后,第5個都市圈發展規劃——《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獲得國家批復同意。
西安都市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陜西而言,意義重大。
進入新發展階段,陜西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省外,多重壓力疊加,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省內,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特別是就地轉化還需加力,開放不足的短板依舊突出,產業協同發展水平不高……如何破解這些發展難題?西安都市圈建設將給陜西高質量發展帶來哪些利好?
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生榮、渭南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趙曉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省新型城鎮化和人居環境研究院副院長范曉鵬,圍繞《規劃》進行解讀。
打通堵點難點
西咸一體化發展是關鍵之舉
“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是西安都市圈建設的重點,發展成效直接影響都市圈建設的整體質量。”4月1日,李生榮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規劃面積達2.06萬平方公里的西安都市圈,包括陜西4市1區的25個縣(區、市),其中,咸陽有8個縣(區、市)納入都市圈建設范圍,是除西安之外最多的地區。
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既是西安都市圈破局的基礎條件,也是關鍵之舉。自2002年西安、咸陽兩市簽署經濟發展一體化協議書起,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已經走過20年。
“西安—咸陽一體化在設施互聯、規劃銜接、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特別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理順西安—咸陽一體化體制機制作為重點工作任務,著力破除制約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取得了初步成效。”范曉鵬說。
2021年,陜西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西咸新區體制機制改革,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今年以來,圍繞落實省委書記劉國中去年11月25日在西咸新區調研時提出的加快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省級相關部門編制了交通、產業、創新、國土、生態、教育、衛生、社會保障8個領域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編制;制定了2022年西安—咸陽一體化工作要點,明確了7個方面20項重點工作任務;制定了《支持西安—咸陽一體化向縱深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初步提出了9個方面的具體支持政策,正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
此次《規劃》的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打通阻礙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堵點難點。“《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突出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這條主線。”李生榮說。
《規劃》提出,將從省級層面加強統籌,進一步完善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在都市圈內率先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省市聯動、部門協同,在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將顯著提升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帶動全域協同發展。
協同創新
構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
“《規劃》提出高水平推進西安絲路科創中心建設,布局大型綜合性陜西實驗室體系,確保在原始創新突破方面保持優勢,并且在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著眼于構建區域一體的協同創新生態圈,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王凱說,這是《規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西安都市圈作為西北地區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一方面,創新平臺、科教資源密集,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在3.9%左右,居全國前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數量居中西部前列。另一方面,西安創新成果產業轉化和創新潛能釋放不足,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足30%,向周邊地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不夠。
“從投資聯系來看,西安與周邊城市尚未形成緊密的經濟腹地。”王凱說,西安與周邊區域產業合作層次還需進一步提高,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
《規劃》明確,將通過構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速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建立跨區域、多模式產業技術創新聯合機制,打造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環高校創新經濟圈等舉措,進一步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構建高效協同創新生態圈,共建多層次產業創新平臺,加速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都市圈現代產業體系。
李生榮表示,《規劃》著眼于發揮西安創新資源富集優勢,把創新作為推動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全力做強創新驅動發展引擎。到2025年,西安都市圈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4.2%以上。
未來的西安都市圈是一個創新驅動引領的高能級產業生態圈。《規劃》提出,將進一步提升西安中心城市產業創新發展能級,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高端制造、銷售服務等產業,引導一般制造業向都市圈各功能板塊轉移,引領都市圈其他城市協同配套,優化產業布局,構建“一核、兩軸、多組團”的發展空間格局。
網絡化、多層次的西安都市圈發展空間格局將推動西安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咸陽、渭南、銅川以及楊凌、興平、富平等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路徑和支撐。
補足短板
拓展區域開放合作新空間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
都市圈也被稱為軌道上的交通圈。在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都市圈基本范圍的劃定標準是1小時通勤圈。
按照《規劃》,西安都市圈建設將加快完善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骨干網絡,有序推進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發展,加快西安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推進西安東站規劃建設。規劃啟動西安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加快西安外環高速東段等項目建設和京昆、包茂、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能改造,推進210國道、211國道、312國道等西安周邊國道過境環線建設,加快形成“三環十二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格局。高水平建設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加速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強化機場與軌道、公路交通銜接,加大城際機場大巴開行力度。
《規劃》還明確將完善都市圈物流體系,加強西安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陸港、空港平臺對接、資源共享,支持城市間合作共建物流樞紐,加快形成“樞紐協同、陸空聯動”物流發展新格局。
“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加速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暢通,全面提升渭南中心城區要素匯聚能力、產城融合水平、輻射帶動效應,助力渭南更好承接轉移產業和發展配套產業。”趙曉軍說。
拓展區域開放合作新空間,《規劃》中把協同推動更高水平改革開放作為八項重點建設任務之一,將通過高水平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深化陜西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動開放合作園區建設等舉措,著力加快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共建高水平開放平臺,共同營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塑造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
西安都市圈地處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會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大局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西安都市圈進出口額、外商直接投資額分別占西北地區的62%和88%。
“西安都市圈地處新亞歐大陸橋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交會處,對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至關重要。”王凱說,通道網絡完善的西安都市圈,在國家對外開放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人便其行,物暢其流。四通八達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將促進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區域資源優化整合,進一步提升陜西對外開放發展水平,帶動西北地區和黃河中游地區積極融入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楊曉梅)
記者手記
打好“同心結”唱好“聯手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繼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都市圈規劃之后,國家批復的第5個都市圈規劃。
《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的獲批,標志著國家層面的現代化都市圈培育發展戰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同時也預示著“大西安”加速成型,“西安”二字代表的不僅僅只是“一座城”了。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城鎮化進程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趨勢。早在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簡單說,培育都市圈是從城鎮化到新型城鎮化即城市群的中間階段。有專家表示,初步估算,今后10年,都市圈建設每年能為全國經濟提供至少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更將為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到陜西,近年來,咸陽、渭南、銅川、楊凌等地以西安為中心,相向一體化發展、協同聯動發展趨勢日益明顯,西安都市圈空間形態加速形成。但打造西安都市圈不是簡單將“4市1區”捏合在一起,而是要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歷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目前來看,作為西北地區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對外交流中心,西安都市圈范圍在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3萬億元,接近全省的50%、西北五省區的25%。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不僅是完善國家高質量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陜西乃至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將深刻改變都市圈范圍內“4市1區”區域發展能級,提升對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支撐能力和對我國西北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更好助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更好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更好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如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轉換成為城市群和城市群、都市圈和都市圈的競爭。眾所周知,建設好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戰略使命。但在GDP破萬億元以及人口破千萬以后,西安也遇到了自己增長的煩惱:城市功能布局不夠優化,需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外溢”效應,向周邊地區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和部分產業,形成與規模相匹配的大都市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發展格局。同時,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也需要進一步推動人口和經濟活動向優勢區域集中,這樣才有利于其他區域更好地承擔重要的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等功能。
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使其成為高質量市場經濟要素集聚和自由流動區域,需要我們堅持一盤棋整體謀劃,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發力,打破各城市之間的“圍墻”,處理好中心和外圍的關系,進一步發揮好西安核心引擎的引領輻射作用,推進西安中心城區瘦身強體,明晰各城市功能定位,強化分工協作、融合互惠、功能互補,真正打好“同心結”,唱好“聯手戲”。
都市圈并不是簡單地要讓城市更大,而是要強化其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建設一個高質量的都市圈,還需要不斷提升都市圈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把創新驅動擺在核心位置,利用好陜西科教資源優勢,加快秦創原建設,推動“兩鏈”深度融合,形成引領全省乃至更大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和強勁動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站在新發展階段,陜西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高水平建設現代化西安都市圈,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彰顯更大擔當、展現更大作為。(王向華)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