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信陽4月12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余江)近日,在信陽市息縣譙樓辦事處龐灣社區,記者遇到了正在帶領工人整理林下土地的全國種糧大戶柳學友。近年來,他從幾十里外的彭店鄉張莊村來到這里種下600畝生態林,如今已綠樹成蔭。
龐灣是個三面環水的傳統村落。全村2400多人,聚居在淮河環繞的沙洲里。沙土生金,但低洼易澇,固守著土地的鄉親收入微薄。借助息縣成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四水同治示范縣的機遇,短短幾年間,龐灣6000多畝沙土地植樹造林,變身“天然氧吧”,鄉村游、農家樂方興未艾。
行走在龐灣的淮河岸灘,水面澄碧,波光粼粼。兩岸樹木翠綠,林下經濟作物伴著鳥語花香,長勢正旺。1.8公里的香樟大道貫穿全村,一頭連著淮河,一頭連著正在建設的淮水灣旅游景區。
龐灣的“蝶變”無疑是出眾的,但不是唯一的。
華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永魁清楚地記得,當年硬是在3個月內,完成了淮河新鋪社區段1600多畝生態廊道的植樹造林任務。昔日黃沙漫飛、生態惡化的新鋪黃寨砂場,披紅掛綠,變身“俏模樣”。
“政府出錢出力,把砂場、灘地的土地整理好,不要一分錢,交到咱手里,咱沒有理由不把樹種好管好!”王永魁感慨地說,“你看,這當年栽下的3公分粗的泡桐一年就長到20公分粗了!”
如今的淮河畔,盛極一時的各式砂場銷聲匿跡,滿目瘡痍的砂坑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經過環保處理、平整覆土、生態修復后的大片綠地、連綿樹林。
為推進河湖生態整治,息縣搶抓森林河南建設機遇,采取“政府租地+公司(企業)和造林大戶承包”的合作造林新模式,全力打造淮河生態廊道。僅一年時間,息縣就在淮河干流沿岸500米范圍內營造淮河生態廊道林2萬畝、綠化河段23.3公里,沿淮灘區造林1萬畝,構建帶狀綠色走廊,形成聯系各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通道。
溝渠內綠植茂盛,兩岸楊柳依依,護坡干凈整潔,濕地生態秀美,林間鳥鳴陣陣,行至位于譙樓街道的三里溝,墨水田園似一幅文明畫卷。
投資4.5億元,實施龍湖治理工程,占地面積2800畝,水面寬闊,水質清澈,兩岸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成為連接新老城區的生態景觀廊道和城區的“中央生態綠洲”;投資1.45億元,實施塔園水系和三里溝整治工程,治理黑臭水體3600米、面積690畝,“龍須溝”變為風景帶;投資9251萬元,實施閭河、澺河、泥河、清水河治理工程,防洪除澇標準進一步提高的同時,增添了一處處美麗的水上景致。
如今,淮河干流興建又一樞紐工程,投資50.26億元的河南省四水同治十大項目之一——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快速推進,主體工程即將完工。
近年來,息縣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強了,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全力描繪出“一條大河潤兩岸,一山一島緊相挽,一龍一鳳映如意,一張藍圖十二團”的壯美畫卷。
【來源:央廣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2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
頭條 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