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浙江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和北侖大碶街道工作人員,在大碶街道瓔珞村的育王嶺南側玉幾山山頂處,發(fā)現(xiàn)了一座一百多年前中法戰(zhàn)爭時的清軍防御工事——育王嶺營壘。
橙柿互動了解到,當天上午9點多,中國港口博物館和大碶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徒步翻山越嶺半個多小時,來到了海拔170多米的玉幾山山頂。
植被密布雜樹叢生的山頂上,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砌一人高的石墻,赫然矗立著。
經過詳細勘察,這是一座營壘,雖然歷經百年風雨,部分坍塌嚴重,但整個形制基本仍在。
現(xiàn)場的調查人員拿出卷尺,對石墻及周邊區(qū)域進行測量。營壘基本成圓形,直徑約為29米,折算周長為91米,占地面積達706平方米。營壘的石墻殘高一般在1米左右,最高處達1.8米。
西側朝鄞州方向開一大門,右側門殘高1.5米,寬2.4米,石墻厚度達2.4米。
中國港口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會對營壘內雜樹進行清理并樹立標志牌,適當時間公布為文物保護點,將其納入鎮(zhèn)海口海防遺址體系內。
根據中法戰(zhàn)爭史料記載:從大碶育王嶺至小港鉗口門一線均有中法戰(zhàn)爭遺跡。
中國港口博物館工作人員先后前往其中的青峙嶺、嘉門嶺、屏風嶺、孔墅嶺、布陣嶺和育王嶺等地尋找中法戰(zhàn)爭遺跡。
其中,在青峙嶺發(fā)現(xiàn)了幾百米的石墻關隘以及抗日碉堡。
在嘉門嶺、屏風嶺、孔墅嶺、布陣嶺等處雖有遺跡發(fā)現(xiàn),但大都損毀嚴重。
近日,工作人員終于在育王嶺南側的玉幾山上,發(fā)現(xiàn)了保留比較完整的中法戰(zhàn)爭遺留營壘。
關于育王嶺營壘,相關資料和當地人過去稱作明代長山崗烽火臺,也有稱作明代長山崗堠營壘,但都沒有事實依據。
那么,為何判定它是中法戰(zhàn)爭遺留的營壘呢?
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中法戰(zhàn)爭史料,當時的最高指揮官浙江巡撫劉秉璋有一個奏折,奏折中有一段話:“提標練軍副中營參將段生福駐扎大教場(鎮(zhèn)海城內),并分駐鎮(zhèn)海育王嶺、沙下塘三處,建造營房三十二間,修筑營壘二座。”建造營房及營壘費用均有記載。
基于此,基本上可以斷定,這次的發(fā)現(xiàn),就是中法戰(zhàn)爭時期嚴防法軍偷襲的營壘。
另外,據中法戰(zhàn)爭史料記載,早在中法戰(zhàn)爭之前,清政府就曾下令沿海各地加強防御。
浙東海防的關鍵在寧波,寧波的門戶在鎮(zhèn)海甬江口。
甬江口 “招寶山扼其北,金雞山峙其南,最據形勝”。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英軍就曾在此登陸,侵占過鎮(zhèn)海、寧波等地。
育王嶺營壘,曾為鎮(zhèn)海之戰(zhàn)取得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近代戰(zhàn)爭史上載下了光輝的一頁。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