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繁花似錦,河南,我們腳下的這方熱土,正成為游客們紛至沓來的“詩和遠方”。來到洛陽,只看龍門石窟怎么夠,還有洛陽博物館推出的館藏文物劇本殺《洛陽東風幾時來》不能錯過。在鄭州,“為了一部劇抵達一座城”,以黃河文明為靈感創作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為基底的爆款文化綜藝節目、文創產品不斷驚艷國人,讓“國潮熱”“文創熱”持續升溫。從《國家寶藏》到《唐宮夜宴》,再到《只此青綠》,創造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新可能。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正所謂“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壯大以創意為內核的文化產業,打造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勝地。
作為文化大省,河南做好文旅文創可以說有本錢也有地位。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中原地區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我省有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等4大古都,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少林功夫為代表的中國功夫更是享譽世界。盤盤文化“家底”,我省確實豐厚,但在打造文化IP、“文創爆品”方面,我們還需要用更多的創意“活化”豐富的文化資源。
近兩年,我省在盤活博物館和傳統節日資源方面頻頻“出圈”。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文物修復等體驗式產品,一度在朋友圈掀起“挖土旋風”。《唐宮夜宴》、水下洛神《祈》等依托傳統節日,使用裸眼3D、VR等科技手段打造的舞蹈節目,更是再次掀起“國潮風”。在網絡上,對于水下洛神《祈》的討論,或許能為“活化”傳統文化提供一些啟發。一位網友寫道,《洛神賦》用“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描寫洛神,看完《祈》就有了畫面感。可見,當這些優秀的文化資源,遇上科技等創新表達方式,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優秀的傳統文化,一個字、一幅畫、一種意象,都是成百上千年大浪淘沙淘出來的精華,絕大多數契合國人的審美。我們從來都不缺能講好故事的內容,關鍵在于以“新”奪人,用新業態、新模式抓住游客的心。
日前,我省就如何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敲定了八大重點。其中,博物館引領、數字賦能、品牌擦亮等內容,正道出了我省要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為統領,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手段,奮力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文化養分始終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用創意讓古今對話成為可能,我們才能在守正創新中挖掘文旅文創融合的新機遇。
【來源:河南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