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該怎樣進行及時“診斷”,才能確保當堂學習目標的真正達成,使作業“課堂化”。五一小學校長陳姍日前在市教委舉辦的“雙特談雙減”欄目中提到,教師是“雙減”工作的主體,高效課堂是“雙減”工作的保障,讓教育回歸學校,讓教學質量的提升真正從每一節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開始,“情境診斷”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當堂達成。
什么是情境診斷?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進行情境診斷?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情境診斷的設計?陳姍舉例,如在數學學習中,老師們依據不同領域和課型,要選擇不同的授課方法式,如《左右》一課老師們結合教室的真實環境、自己的身體等讓孩子們辨別左右,表達位置關系;《除法的認識》,老師精心準備學具讓孩子們在分、擺的過程中辨析兩種不一樣的除法,從而理解除法意義。再如,一二年級語文老師在執教《秋天》《四季》《江南》《古詩二首》《黃山奇石》《日月潭》等課時,要用“語境中檢測必認字、語境中復現必寫字、語境中仿說仿練、語境中提煉主要內容、語境中實踐運用”等方式進行課堂診斷,做到課堂上及時反饋,學以致用。
同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創作欲望,感受藝術魅力,藝術學科的課堂上,老師們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管樂團、民樂團的樂器等都搬上了課堂,讓學生利用多種媒材進行創作、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例如,在執教《中國畫》《色彩明度》《美的比例》的美術課上,教師把生活中的紙袋、本皮、文化衫、環保袋、廢舊紙盒等媒材引入課堂,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都成為了孩子們的創作對象、創作素材。音樂課上,結合《民族器樂》《蒙古名歌》《管弦樂》等課的特點,教師把二胡、古箏、琵琶、大號、薩克斯等樂器搬上課堂,學習歌曲、欣賞樂曲、體驗樂器,讓孩子們感受樂曲與樂器之間的關聯,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及鑒賞美的品質。
“圍繞‘提高課堂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核心理念,我們還達成課堂結構變革共識。”陳姍提到,要深入鉆研教材、制定適切的學習目標,對標設計適合的學習活動。要整合學習活動,將任務目標有機融入,避免活動過碎,目標單一。學習支架、學習活動、學習媒介等學習工具的設計和使用要具針對性,要能夠提高課堂思考及學生交流的實際效益。課堂學習中,安排合適的時間,設計有針對性的檢測題進行當堂后測,檢驗即時學習效果。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來源:北京青年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